精选110句埃贡席勒的书(埃贡·席勒最著名的画)

日期:2023-12-15 02:03:12【该时间系统自动生成,不作为文章发布时间】 作者:admin

埃贡席勒名言

1、埃贡·席勒 (the death and the woman)

(1)、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司共享它。——享利·贝克

(2)、它开始于何处?起先是自然的散步,建立自我对话的机制,一问一答,或只有提问,只有回答,速度加快,奔跑,飞驰,意识到空阔的荒芜之白,上升,追逐,解释,服从意义的指令,拱起到最高点,制造一个掩埋自身的凹陷,重又跳出,俯冲,下坠,迷乱的无目的性,冲出弯道和界限,消失,另一线条奔腾而来,更多的线条汇集、交错,编织,在渐渐成形的肢体上尖叫,划出裂痕。席勒的线条是复杂的,包含着多个层次,它们之间既有历时性,也有共时性。面对他的绘画,线条是首要的元素,它是眼睛的向导,带领眼睛进入形象,随后悄然退去。眼睛开始有目的地寻找,关于意义和故事的细枝末节:即便不是现实领域的叙事,也一定在向我们传达着什么,性的暗示、死亡的诱惑,那些奇怪的手势难道不是一种象征吗?接下来,目光离开形象内部,它再次注意到弯曲、折断、卷起的,不可理解的线条,不,可以理解,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解释,于是线条有了一系列的别名:扭曲、紧张、焦虑、歇斯底里、强迫症……如同海水倒灌,这些名字同样覆盖着形象,或者跳跃到那被重新发掘出来的画家本人。线条与形象的联系如此紧密,几乎无法拆开进行单独分析,可它们彼此间的关系却非常灵活。线条也可以是主要的,形象次之,当形象从属于线条时,人物的扭动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为了使那隐藏的、作为操控者的线条被看见。它的矛盾之处在于线条选择与之相排斥的事物来呈现自己,人物有面孔、沉浸在心理世界、具有意义,这都是线条需要尽可能避免的。那形象化的再现之物之所以存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忘记它的存在,它愈是强烈地表现痛苦,痛苦就愈稀薄。这是视觉的暴力,让人盲目,此后又使之复明,第二次观看在感官的约束之外。线条上升为主要地位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次裂变,一次是画中形象的过度使用,一次是观看者超感官的复明之眼。不管怎样,线条显现了,而且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感官与其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被切断或趋于淡化,由此开启的是一个没有精神症状的视野,“不是价值的判断,而是风格的分类。”5

(3)、仿佛就是最近的事——16年得知东京(唔这几天颜真卿东京展的事......)拿到了穆夏《斯拉夫史诗》的「世界初公开」,然后出了海报公布下一站是广州了,全民大兴奋后,最后唯独《斯拉夫史诗》没有来。

(4)、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卢梭

(5)、艺术家在他自己的想象中创造了他的世界。自我在直觉的方式中占有优势。”豪特沃尼的评论指出了重新解释那喀索斯的神话的方式,它这不仅仅适用于自画像而且适用于席勒的全部作品。现代的那喀索斯不再是创造再现事物真实外形的艺术形象,相反地,正如同尼采所说的那样,他颠倒了对世界的透视观察,在这种颠倒中自我或者主题自己变成了地平线。

(6)、席勒作品的色彩鲜明且令人振奋,创造出能够唤起当下情绪的调色板。他对颜色的使用是深思熟虑的,非常谨慎,他的许多素描只使用颜色作为高光。他对人体形态的痴迷以栩栩如生的方式呈现,捕捉了他的主题的精神,尽管很少考虑现实主义。这些人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看起来都很虚弱和消瘦。他的模特,不排除他自己,被描绘成扭曲的、苍白的、瘀伤的,而且往往摆出相当色情的姿势。他的渲染图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在于描绘模型的雌雄同体风格。他的男性形象被描绘得温柔而脆弱,而不是夸张的男子气概。他用毫不费力的作品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所有心理和情感表现形式的脆弱性和斗争。他的许多草图只使用颜色作为高光。他对人体形态的痴迷以栩栩如生的方式呈现,捕捉了他的主题的精神,尽管很少考虑现实主义。这些人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看起来都很虚弱和消瘦。

(7)、维也纳的阿尔贝蒂娜和利奥波德博物馆先后举行了他的百年回顾大展。两场都看了的人才是真爱粉。

(8)、而他确实颇受争议,业内对他的吐槽量都要赶上姐夫昆斯了。。。

(9)、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格言警句出自陈家琪

(10)、(按照模仿的现实主义视角)描绘的作品同原初对象相一致。然而,这并不会产生

(11)、或许是因为我对爱情和甜美题材的欣赏不能,克里姆特那些最华丽金灿灿和情欲的作品我不怎么喜欢,却更欣赏他的建筑装饰项目。

(12)、按照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在他的《感觉的分析》(1886年)中提及的“不可救药的自我”,世界和自我分裂成大量迥然不同的要素和感觉。

(13)、“作为精神的身体”,席勒的线条在这样的解释中是否沦为了一种发掘和探索的手段,它听从于画家的手,目的是要从死亡的遗骸中寻出生命特征?那个被反复言说的身体,区别于肢体的地方在于,它处在一个被生命意味覆盖的语境,而肢体是器械性的。可上述的解释证明着,生命性恰恰诞生于无目的的器械性。它一直想着冲破束缚,现在如愿以偿了,当它如天使般飘升时,只要回头看上一眼——哪怕是对助它逃脱之物的感恩或者是对远去的沼泽的一丝留恋——必会发现这样的景象:线条依然在激烈地运动,并且毫无停歇的念头。席勒的线条从未作为工具而存在,它并非旨在对付肢体,肢体不过是它必然运动路途上无数偶然中的一个。所以,线条是事实本身,与身体位于同一层次,是精神全体,是生命。

(14)、· 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油画作品赏析

(15)、这也是瑞士巴塞尔期间,在贝耶勒基金会举行的大展——培根和贾科梅蒂双人展。

(16)、KunsthistorischesMuseum,Wien

(17)、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18)、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19)、尽管如此,这并没有解释残损肢体的生命性从何而来,以及为何下坠的状态是积极的,而非惰性的。席勒的绘画无疑是具象的,是一种依附古典肖像画的变形。这种变形没有完全改变绘画对象的样貌: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它的细脚和庞大体型仍然是可感可触的,可见的形象从这个变为那个。绘画中真正改变的东西是用以区分形象差别的内在观念,正是因为这点,人们将他归入表现主义。如果没有踏入全然的抽象领域,绘画的主题、形象化等问题将一直存在。但席勒似乎并不避讳这些问题,它们没有成为干扰,他沉浸其中,并找到了初步的修辞法。他预先对身体做出分类,永远的二元对立:病态的、健康的,生的、死的,残缺的、完整的……接着几乎一瞬间,画布上显现了一个消极的肢体,不能忍受的传染病症(奇怪的是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性视而不见,对一副画作却异常敏感)。很难去考察这些自画像的诞生过程,但可以确定的是,当说病态的绘画时,指的是一种观念,而非事实。同样,席勒创造了第一层意义上的身体,即观念的身体,而他借由绘画所真正达到的,是一个事实的身体。观念身体对应形象的再现之物,而事实身体本身即是形象。于后者,席勒有意或无意地抛弃了他的修辞,他对心理特征的描摹,远离了或多或少的弗洛伊德主义者的身份。

(20)、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2、埃贡席勒的书

(1)、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马丹.杜.加尔

(2)、埃贡·席勒,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

(3)、爱情比心肠狠毒更狡猾和大胆。啊,他们是够奸刁的,在他们仅仅对付头脑的时候;可一当他们要对付人心,这些恶棍就愚蠢起来了!----《阴谋与爱情》

(4)、以前还真没有把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除了他们都曾经创下来拍卖纪录这一点以外——这也是这个展虽然很贵仍值回票价的原因——很多作品都来自私人基金会,是首次展出。

(5)、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摄影·书法·插画·设计·文学·音乐

(6)、表现主义以“自我”宣泄为绘画目的。从这一理论上看,席勒最富于代表性。他的“自我”,赤裸裸地呈现,毫不遮掩与伪饰,个性表现达到极至。从他的画,完全可以看到他心灵的形态。

(7)、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格言警句出自蒙田

(8)、-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格言警句出自屠格涅夫

(9)、在前面的人物几乎是全裸的;穿过肩膀和手臂滑落到腿部的黑色衣服,不是一个人物与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分界线,而是一层保护层。前者是一个纤瘦的形象,而第二个人,他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略有不同,紧挨着第一个人,是一个朦胧的、有点虚的形象。他透过第一个人的肩膀向画外凝视。

(10)、为什么艺术家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到一个特定的主题,为什么艺术家的想象充斥了这一主题,为什么这一主题在他的作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一个中心意思支撑了很多其他地方的表达。当自画像的主题如此凸显的情况下,我们尤其有权提出这一假设(如在埃贡·席勒的例子中)。

(11)、万事从来贵有恒。(谢觉哉)人生有所贵,所贵有始终。(唐·卢仝《感古四首》)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荀子·劝学》)

(12)、看了纽约新美术馆官网的现场照片,作品倒是有不少在德国见过,而且他俩的作品摆一起是常事了,在遗憾稍减的时候,竟然看到门口这并列的大头贴,瞬间又意难平了。这个展现在还未结束!此后还会去到巴黎的橘园美术馆,我还有机会吗?

(13)、你在我宁静的年轻心房中扔了一把火,它永远永远不会熄灭。----《阴谋与爱情》

(14)、埃贡席勒的画中的手还有一种展示感,一种刻意展示给观看者的意图。在画家画的人物中的手有很多都是被放大的比例,(如图图2)这样的手虽然(上面提到)有顽皮的感觉,但是其绝对的静止感却像是一标本,一个长在瘦骨嶙峋的人身上可以控制的标本。

(15)、穆夏依据市民会馆的结构,于穹顶和八块穹隅与穹隅之间的3块墙面上做了12幅壁画,而整个大厅的所有装饰细节:金属,挂饰,彩色玻璃都出自穆夏的设计。而隔壁的斯美塔那厅则布拉格交响乐团的主场,虽然遇上著名的《我的祖国》交响诗,但我也早早买到了票——童年回忆之一的李斯特PianoConcertoNo.2inAmajor是另一种意味上的民族与浪漫体验。

(16)、短短一生,他如此迅速成熟,并闪耀出超凡绝世的才华,如同彗星,在灭绝前放射出夺目的光辉。这就使他充满神秘的色彩了。他的才华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类苦难心灵的彻底揭示。他的画,一看便触目惊心!所有形体都在挣扎般地扭动,色块破碎,笔触生涩,颜色阴冷;人物大多耸肩抽背,瑟缩着头,好像病痛折磨,似在抽搐;身体瘦骨嶙峋,面上从无笑容,目光浑浊困惑,表情或愤怒、或惊恐、或狰狞、或呆滞、或严峻、或麻木、或哀思。常常只画一部分肢体,宛如死树老根,狰狞万状。女性的裸体毫不优美,相反有种厌恶感。所画风景更是凄寒寥落,毫无生气,破败不堪。全然不是风景,处处都是他心灵痛苦泼洒般地宣泄,使我想起了中国的朱耷。

(17)、这种态度是完全和19世纪末的颓废文学的观念相一致的,正如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所证实的那样,作为人类的生活条件和仅仅观察到的生活,经验具有二重性。尽管这只是部分适用于埃贡·席勒和他的自画像。

(18)、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格言警句出自罗素

(19)、没有人比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说得更好,在他虚构的尚多斯勋爵致弗朗西斯·培根的信件(1902年)中,他说:“一切都分解了,这些部分又再次分解,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被一个概念所包含。单个的词语漂浮在我周围;他们混合在一起形成眼睛,死死地盯着我,我不得不凝视回去:他们是漩涡,一想起俯视他们时我就感到眩晕,他们不停地旋转,经由他们人们进入了虚空。”席勒依靠一个多重自我反对自我的感觉碎片,它一点一点地形成一个视觉概念,这一概念在视觉的方式上重建他和世界的统一。

(20)、目前这些都是在疫情期间的作品,还有些小朋友由于家庭等原因没有完成。总体来说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就好比上面提到的艺术家一样。把他们的画放在一起也不是为了对比什么,而是从某个阶段的艺术史过程中去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关于孩子艺术启蒙)。

3、埃贡·席勒最著名的画

(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格言警句出自《孟子》

(2)、镜子中也许看到365个自己的埃贡席勒,执着地用分裂、矛盾的形式表达着表述不尽的强烈的情感,而每一副他画作所产生的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能否定他一个独一无二的孤独的存在。

(3)、观察一座哥特教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运动,尤其是能注意到线条运动的两种模式。外壁复杂、准确的圈形图案,扇形拱顶,火焰拱顶对应点线向面的铺满趋势;而门柱上细长的使徒像、笔挺的建筑主体、尖顶是垂直的收缩,上升力量最直观的凝聚。也许是在这里,席勒受到启发,但他想将原始的线条据为己有,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如评论家普遍认为的那样,他从老师克里姆特那里看到了这种线条在画布上的展现。克里姆特完整地再现了哥特线条的两种运动:树般的缠绕、枝叶不断卷起,人物竖长的形体。对席勒来说,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他最终做出抉择,偏向一边,偏向收缩的部分,以便集中精力处理他的骨骼。于是线条回来了,它依旧不为任何事物服务,像是一次意外,思维的遗漏之物,它只要上升,上升,同时,它抽紧,挤压画中的肢体,剃除它的肉,鞭打这一有机组织,使之变形,有机组织在嚎叫,想冲破边界,它内部也在发生激烈的颤动,只有也必须释放那深层的身体,才能逃脱厄运。直到肢体结束最后的一阵痉挛,作为精神的身体缓缓飘起,轻盈而自由。线条与有机组织的通力合作完成了这场表演,即使这并非它们的意愿,而是复明之眼的一次窥视。

(4)、产生这种“结果的运动感”的原因并非标新立异或者是纯粹构图上的考虑,而是作为模特的人本身所带有的一种自怜的感情。头紧紧的埋在自己的肩膀里,仿佛世界上只有自己的肩膀才能依偎,才能被接受。这样化石般的体型中却有着你我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孤独,无助,更多的是自怜。这种矛盾的表述(事实是存在的)怎能不让你我震撼。

(5)、该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它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宫廷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罪恶,反映了18世纪德国社会贵族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尖锐冲突。

(6)、我妈是个很奇怪的女人……她一点也不理解我,也不怎么爱我。如果她有爱或理解,她会准备做出牺牲。

(7)、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8)、作为世上席勒作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利奥波德博物馆办此展是底气十足,策展分为九个主题,分别是TheSelf;TheEgo;Mother;Spirituality;TheNakedWoman;TheTransformationoftheFemaleImage;Landscapes;Cityscapes;andPortraits,和阿尔贝蒂娜的展以创作阶段为逻辑去策展不一样。据说利奥波德的更加耐看。

(9)、我不否认我画过色情性质的绘画和水彩画,但它们始终是艺术品。没有画过情色画的艺人吗?

(10)、而布拉格市民大厅,正是我之前在穆夏四联画:惊艳|惊喜|遗憾|遗珠——广东省博大展repo看过的《民族大团结》的所在。需要参与市民会馆的导览游才可以观看。

(11)、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1910年所画的《自我预言家》(还有第二个版本画于1911年,它也被称为《死亡和人》)。《自我预言家》的标题有点令人迷惑,因为它似乎不是能很容易地反映出图像的内容。画中的人物,都依稀可辨出是席勒自己,他们不是互相对望,而是正对着我们,就像我们在看画面一样看着我们: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假设镜像是存

(12)、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席勒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席勒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的情绪。席勒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令人感动不已。席勒的画风压抑、沉闷、常以颓废、神经质般的病态人物造型入画。

(13)、出来,主要的特征是:刻画禁欲的身体的纤细扭曲,受非现实可理解的因素所支

(14)、September15,2018–January13,2019MuseumLudwig,Köln

(15)、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名言警句出自―苏霍姆林斯基

(16)、“现代艺术家,生理上近乎歇斯底里,也忍受着他性格中歇斯底里的迹象…他的

(17)、故事情节和爱情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于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为许多封建小国。各小国的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18)、埃贡·席勒(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这位可能是上世纪最惊世骇俗和让人惋惜的艺术家,去年迎来了100周年忌辰。即使是在世纪之交那个群星闪耀的维也纳,他也是浓重的一笔,又或者可以说,比起提起1918这个同时是奥匈帝国灭亡的年份,似乎重点纪念这位越来越受世人理解和欢迎的艺术家更好吧。

(19)、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20)、APRIL29–SEPTEMBER2,2018

4、埃贡席勒的一生

(1)、在百乐宫皇家画廊的席勒作品陈列室中,面对着一幅幅两米左右的油画原作。那博大悲凉的气息,那紧缩到痉挛般的物体所显示的强大的张力,那种对人类苦难浓重而逼真的表现,令我震栗!我感到他每一幅画都在憋闷与呼号,都要打雷!特别是画布上那些结实又紧张的短线。加上急促有力的皴擦,构成一种生动的岩石感,他总共才活了28岁!竟然达到这样的境界,简直难以置信!还有什么语言能够表述出这位天才画家令我震惊不已的感受?

(2)、的自画像中。从那时直到1913年,有表现力的全部作品曾是过剩的,所以并不总是

(3)、那就是阿尔贝蒂应该会认同作为绘画原型的镜像。这就放开了把艺术家自画像看作艺术的选择权。这使得镜子的重要性和功能(作为体验自我的一种方式)转变为可以实现视觉艺术转换。提到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的画像》,我们也可能会想到安德烈·纪德的《论那喀索斯》(1891年),一部带有更大的说服力的象征主义作品。

(4)、埃贡·席勒因西班牙流感而缩短的短暂生命中,成功地创作了一部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使他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早在1906年,凭借早期的绘画技巧,席勒就进入了维也纳学院,参加了由克里斯蒂安·格里彭克尔(ChristianGriepenkerl)领导的班级,其严格的结构与席勒自己的想法并不相符。

(5)、看过展后,我觉得这组作品的历史意义还是大于艺术意义,因而在捷克国内看是最适合了。并不熟悉这一段历史的我不敢妄评,只能说看完捷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后,我认为完成这组历史题材作品后的穆夏,确实以其标志性的用色和构图书写了捷克艺术史中很鲜明的一章。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组画的全部作品。

(6)、这次的周边我买了下面最左边这张细节的黑白素描版购物袋,很酷很震撼,也算体验了色彩诱惑以外的穆夏。有同款的小伙伴再次求偶遇~~

(7)、但是,我们不能假设席勒,一个被眼睛和感觉统治了的人,读过或者甚至是研

(8)、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9)、的准确原因:所有的这些缺乏意志的可怜虫,这些靠近医疗监督的对象,因为他们

(10)、在此后的艺术生涯里,这位包豪斯(世界最顶尖设计学院)老师始终颂扬儿童创作中的美,如他的作品一样,天真地看待万物,冷静地完成创作。

(11)、closelyrelatedtonationalculture

(12)、关键字:矛盾 神经质 剖析 独一无二 性感

(1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14)、EgonSchiele,“TheHermits”(1912),oiloncanvas,LeopoldMuseum,Vienna

(15)、缺席(他父亲那时刚刚去世不久)。一条注释“镜子自画像06”为我们提供了重

(16)、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池田大作

(17)、-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名言警句出自――伊•谢•科恩

(18)、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更多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格言警句出自约翰•高尔斯华馁

(19)、他充满了自信,手里拿着调色板,一副公子模样的打扮。在他

(20)、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5、埃贡席勒名言名句

(1)、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高尔基

(2)、身体有他们自己的光,他们消耗这些光来生活:他们燃烧,他们不是从外面点燃的。

(3)、现在对穆夏已平常心的我,到布拉格还是想第一时间去拜见这组宏伟的作品。然而,它却没有在那个本来为它而修的国家美术馆的新空间出现(这空间当时在展现在上海K11开展的KatharinaGrosse的作品,更壮观了),而是在布拉格市民会馆以纪念捷克斯洛伐克独立100周年的名义展出。

(4)、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探索自我总是呈现出双重性,因为自我既是探索行为的主体也是它的客体。

(6)、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勇敢表达自己,尽量给他们一个个性施展的空间。尽量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孩子们的作品。每个孩子都有着其擅长的一面,不能说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有的孩子擅长造型,有的孩子对色彩敏感,有的想象力丰富,他不需要去讨好谁,他只要做自己就够了。最后引用歌德一句名言作为结尾: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7)、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8)、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9)、埃贡·席勒(Egon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

(10)、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名言警句出自――屠格涅夫

(11)、但席勒并不拘泥于前人的既定模式,而是强调装饰的表现,在创作作中完全按自己创造的形式增加一种显著紧张的、激动的直线和渲染,以加强感情的力量。席勒一开始就把感情集中在人体上,以炽热的、不安的色情题材表现轰动一时。

(12)、我想要看看我自己,并想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不仅仅是想知道正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且想知道我能看到的限度,什么方法是属于我的,我是什么神秘物质组成的,是由多少迄今为止我已经感受到的更大部分组成的——我看到我自己正在越来越多地蒸发和发散掉,我的星光的震动越来越快,越来越直接,越来越简单,就像是对世界的一种顿悟。

(13)、的模仿天赋,他们的变形的能力,他们进入必须的性格的能力,而令人震惊。”席勒无疑会遇到尼采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在维也纳就如同在慕尼黑和柏林一

(14)、所有美丽和高贵的品质都在我身上统一了……我将成为即使在腐烂之后也会留下永恒生命力的水果。因此,生下我,你该感到多么高兴。

(15)、其实去年我还看了很多,只是把最激动的先告诉大家,其实在这些大佬的身后,则是更多当代的大胆有趣的作品,有机会我还会再写的(毕竟今年可能没机会到欧洲了)。

(16)、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更多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名言警句出自约翰•高而斯华

(17)、然而,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充分的解释,至少在裸体自画像的例子中不是。席勒的朋友不确切地把他描述成一个肆无忌惮的色情狂,并且经常无视赤裸的身体被拷打的样子,以至于错误地将其视为色情成分。似乎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信件和诗中所表达的)是这样的事实,席勒十分重视理解和探索自我。对他来说,这种探索不是一种神秘、反身体的事件;相反,这是一种以作为精神实体的身体为媒介进行能量释放的方式

(18)、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19)、相反,通过抓住重点和主要的部分,突兀地并置笔痕,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在他的有特色的笨拙和稍微有点含混的风格中,当要画出周围形象的轮廓的时候,偶尔会使用一些厚的画法。

(20)、的“克里姆特期”之后—也就是说,从1910年开始—更大的张力进入到了席勒

(1)、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2)、突然,画布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身体,不能断定具体日期,也无法得知缘由。在一本埃贡·席勒的绘画集里,在1908年,十八岁的席勒画下了它。这是一幅侧躺的裸女素描,有着岩石般的轮廓,头部因面孔朝下只显现一团黑发,左手和左腿支撑着地面,几乎形成直角,她的私处和一只乳房露了出来,被黑与红点缀,对照着身体的其他部位。而上一幅(1907年)肖像画中那些最为重要的古典元素——柔和的光线、阴影、饱满的肌肤、对称、恰当的比例,如今都消散了。这是席勒的起点吗?他找到了与自己天赋相称的绘画的手和重建视觉的眼。于是,身体被孤立,被剥夺时间和空间,置于心理的混沌层面。但这并非终点。它只存在于画家开始绘画之前:他在画布或纸张上扫除一切可供停歇的事物,以便在真空中安放他的人物。接下来,随着画布渐渐充实,这些隔绝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重又获得了时空,如同第二次诞生。

(3)、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名言警句出自――屠格涅夫

(4)、穆特作为「蓝骑士」中心人物的天赋和实力今天已被肯定,但人们还是更爱提她背后的故事:

(5)、2018年成为新晋德奥历史粉的我,去了奥地利、德国、瑞士和捷克——这些国家的命运曾经交织在一起,并且在1918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间生于乱世的艺术大佬们,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6)、勃鲁盖尔的逝世450周年大展我是专门飞去维也纳看的,因为它真的如题「一生一会」,幸运的是我看到了,而更幸运的是,我肯定我这一生内都只会越来越喜欢他的作品,并且发现更多乐趣的。

(7)、BeforetheLightning,1923

(8)、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怀着这样悲伤的心情想起我尊贵的父亲。

(9)、13February to2September2018

(10)、简·卡利尔(JaneKallir)等评论家评论席勒的作品怪诞、情色、色情或令人不安,专注于性、死亡和发现。他专注于他人和自己的肖像。虽然他仍然经常使用裸体,但它们是以更现实主义的方式完成的。

上一篇:精选63句席勒的什么哲学(席勒的哲学思想)

发布日期:2023-12-15 02:03:1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