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11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形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的梦)

日期:2024-01-17 18:51:25【该时间系统自动生成,不作为文章发布时间】 作者:admin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是轻还是重

(1)、特蕾莎多年后终于明白,她的软弱是以退为进,利用托马斯的同情和怜悯,她得到了一份异化的爱的变种。她假装闭上眼就可以看不见托马斯外面的众多情人,她用持久的耐力将一个风流的男人最终驯化成一只兔子。

(2)、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人的长发的贝多芬本人,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3)、一计不成,约翰逊索性破罐子破摔!即使英国损失再大,也要让你欧盟承受损失!命令手下人开始认真的准备硬脱欧计划,将议会长期休会到10月14日,就是硬脱欧计划之因为10月15日有欧盟会议,他可以趁机和欧盟最后协商,离10月31日很近,反对硬脱欧计划的议员恐怕也没时间去操作别的选项!

(4)、    “毁灭的作者也是牧歌的作者。”只是我们是否真的要在人生的尽头,回望过去的时候,才能发现纯粹而宁静的幸福呢?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反复阅读完满的最后一章的时候,我似乎再次知晓了直面生命的赤裸和它的脆弱的重要性。

(5)、如今这个社会很少在产出寒门贵子这样称号的人,为何?正如一期扬州晚报的时评说:“出身低微,不但没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动力,反令其找到自暴自弃的理由,才真是悲哀。”我们既无法去选择那些可以承担生命之重的家长,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能够承担生命之重的孩子。我们可以痛恨那些无法承担生命之重的家长所给我们的伤害,甚至可以做出回击,但最后,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我想我会悔恨,这不在于我多高尚的可以宽恕一切罪恶,是我觉得,算了,没必要对一个即将迈入尘埃的老者发泄自己内心的苦楚,因为世界上的人都有一丝怜悯。正如卢梭说的:“怜悯心是一种自然情感,它可以通过克制个体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互相保存,在尽可能不伤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可以克制那位老者对年轻的我摧残的这份苦楚,我也克制像个孝子一样的去侍奉他。我承担了那份作为儿子生命之重,但我没有悔恨,我的内心是轻的,但那位老者,内心一定会悔恨当初的罪孽,他表面上是轻的,可内心却是沉重的。因为他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他联合科尔宾去反对特雷莎梅的有协议脱欧,又不支持科尔宾的重新举行公投,以便让英国留在欧盟的主张!

(7)、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8)、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没有了之后,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可是她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无法从忧伤中振作起来。 

(9)、这种“性友谊”让他心安理得地周旋在不同的女人身边,过着放纵的生活。他不需要为谁付出,对方也不会向他索取。虽然这并不能总是被人理解,但并不妨碍他的生活。

(10)、她背叛了她的父亲,生活便向她敞开了背叛的漫漫长途。每一个吸引她的背叛是罪恶也是有利的。

(11)、    夜半时分,她在睡梦中呻吟起来。托马斯叫醒她,可她一见他的脸,就恨恨地说:“你走!你走!”而后她给他讲了她的梦:他俩和萨比娜一起呆在某个地方。一个大大的房间。正中间有一张床,就像是剧院的舞台。她想用肉体的痛苦强压住灵魂的痛苦,便用针往指甲缝里刺。“真是钻心痛!”她边说边握紧拳头,好像她的手真的受了伤。

(12)、 唯一能使双方快乐的关系与多愁善感无缘,双方都不要对对方的生活和自由有什么要求。

(13)、 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毫不媚俗。在媚俗的里,你是个魔鬼。”

(14)、 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失去私密的人失去了一切,而心甘情愿放弃私密的人则是怪物。(她放弃私密,这种需要谎言保护的东西,活在真实中,不是自相矛盾吗?)

(15)、当天夜里,特蕾莎发起了烧,不得不在托马斯家呆了整整一星期。对这个几乎不相识的姑娘,托马斯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爱。对他而言,特蕾莎就像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飘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16)、特蕾莎拼命挣扎,却完全无法摆脱,对她来说,爱情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深爱着托马斯,她也要托马斯全心全意的爱。

(17)、这是贝多芬的第16首弦乐四重奏,也是一生中最后的一首,一共有四个乐章

(18)、而当我们不去背负重担的时候,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轻松就是生命的空虚和空白了。作为人,这种轻松当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多少名人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

(19)、 正如巨钟的钟摆上坐着个赤身裸体的娇嫩的女人。(不知道在说什么。282页)

(20)、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虚空,这虚空是不是就是一切背叛的终点呢?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她朝这个终点越来越近了。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形象

(1)、这样的直接明了,依然不妨碍我们读这本小说的艰难。但很长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都别想再摆脱它。这里没有白昼黑夜,就是天空嵌着的半弯淡月,仿佛是等待故去的人回来的那盏不能熄灭的灯。那些看不懂的,其实都是长在我们身上的,终其一生很难自我认清并自我和解的部分。

(2)、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3)、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逃离,特蕾莎逃离了昔日让她厌恶的生活,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全新日子。

(4)、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5)、 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人总想改变女人,女人亦想改变男人),而只是想教它一门基本的语言,使它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从而共同生活。

(6)、知道人为何总是不能幸福吗?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人,是讨厌重复的,我们喜欢新鲜。

(7)、特雷莎梅被每天奔走于议会,欧盟之间的吵嘴吵烦了!一走了之,留下剩余不足半年的脱欧时间,给继任者约翰逊!

(8)、生活在真实之中,既不对我们自己也不对别人撤谎,只有远离人群才有可能。在有人睁眼盯住我们做什么的时候,在我们迫不得已只能让那只眼睛时候,我们不可能有真实的举动。如果说他的不忠尚不足以伤害她的话,他断定挑明她的对手会使她不舒服的。

(9)、“和许多小说家不同,昆德拉的小说直指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困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托马斯,特里莎,萨宾娜以及弗兰茨都只是以不同方式存在的个体,昆德拉只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在无法重演的过去和无法预定的未来,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光亮。”

(10)、 千万不要通过这个观点(随时勃起)来追寻倍受无能折磨的人类那永恒的梦想。(永恒的梦想是什么?)

(11)、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情感性爱小说,而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哲理小说,书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对生命及悲欢离合的展现。

(12)、托马斯和特蕾莎相爱相杀,分分合合的一生,在恐惧太远或太近和又迫切渴望永恒爱情之间,一直在找一种最舒服的妥协。

(13)、 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

(14)、萨比娜是一个永远都在离开的女人。她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固化”。她喜欢托马斯,是因为托马斯是男版的她。她会因为托马斯违背了自己寻花问柳的“原则”与特蕾莎结了婚而把他的袜子藏起来,让他穿上女袜回家,以作惩罚,但她也终身将托马斯和特蕾莎看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15)、 他们幸福,并不是全然没有忧伤,而是因为忧伤的缘故。

(16)、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来说,总是想着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是不可忍受的。

(17)、愿每一个人类都能如托马斯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愿每一个人类的墓碑上都能刻上“**葬于此。Ta曾产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这样毫不媚俗的、牧歌式的墓志铭。

(18)、托马斯由轻变重的过程,正是特蕾莎不自觉由重变轻的开始。

(19)、   有意思的是,虽然托马斯一直认为生命中的轻是应该远远大于重的,可最后压倒托马斯的,正是不可承受的重,在之后一次次的选择中,托马斯始终坚持着他心中生命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偏向特蕾莎。

(20)、从外科医生到城市清洁工再一步步到乡间的卡车司机,远离城市和其他的女人,彻底占有他。而当兔子在一次次逃离又被内疚和责任强力吸附回特蕾莎身边的时候,兔子也放弃了抵抗和欲念,最终觉得待在特蕾莎身边或许就是幸福。习惯黑暗的他,开始接受床头有盏总是亮着的灯。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的梦

(1)、她与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生活在一起,为他们作画,在那两扇“闪亮的窗户”后面享受着短暂的,温馨、和谐、宁静的“家”。但是她清醒的知道,当病重的老人离世,她也将开始新的“离开”。

(2)、特蕾莎把一切都看得太认真,她无法理解肉体之爱的轻松和不把肉体之爱当回事的乐趣。她是那种,不断对自己说“takeiteasy,takeiteasy”,但始终无法easy的女人。她想分担托马斯的负担,却成为了他的重担。她无法忍受托马斯对于生命的轻视(以及他头发里残留的女人下体的气味),更无法忍受自己带给他的沉重,于是选择了离开。

(3)、她在梦中体验的负罪和羞耻,她不愿堕于和母亲一样的状态,在现实中,她是没有,然而,这些可怕的原生烙印,这些童年里无法抹去的经历,仍然吞噬仍然逃无可逃。

(4)、6月初,“脱欧首相”特雷莎-梅宣布辞去保守d魁职务,等于放弃了首相大位,让英国政坛突起争夺大位的政治黑旋风;“巧遇”特朗普总统到访,在大批反脱欧民众激烈抗议他的来访,被他没看见的同时,给英国扔下一颗“硬脱欧,美国就会有大量援助”的政治震撼蛋;两大因素迭加,引起政客们为争大位而争相附庸美国的狂热。

(5)、   认识该书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大时代创作背景吧~

(6)、我和先生是相亲认识,他不善言谈,表现出来的都是勤劳善良实在的一面,不假修饰,很能干质朴,给人一种踏实可以托付终身的感觉,不会花言巧语,所以认识后较认可。

(7)、爱情只是他乞求对象怜悯的一种欲望。象一个被缴了械的战俘,事先就把对付打击的防卫力量解除了,打击降临时他也就无所惊奇。爱情意味着对某种打击的不断期待。

(8)、“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这是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既贪婪,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不想承担后果。

(9)、这个跷跷板在这个没有轮回的人世间大开大合地摇摆着,直到他们一起把卡列宁埋葬在两棵苹果树中间,跷跷板产生了一瞬间惊讶的平衡。这种生与死的和谐,反手给了轻与重一巴掌,于是灵肉也不愿再乱生事端,就此安息了。

(10)、《StringQuartetNo.16inF,Op.135》

(11)、情结或者信物,书中在特蕾莎眼里,叫做“确认一个秘密兄弟会的暗号”。在小酒馆托马斯第一次让她觉得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的桌子上摊放着一本书。事实上,特蕾莎那些从镇子上图书馆借来的书,也是她反抗那个围着她的粗俗世界的唯一武器。这些书为她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虚幻中逃避,摆脱那种毫无快乐可言的生活。

(12)、 她们很高兴抛却了灵魂的重负,抛却了独一无二的幻想,抛却了滑稽可笑的自傲,为所有的人都一模一样而庆幸。

(13)、人生的痛苦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特蕾莎错误的选择,让她背负了生命之重,但这个选择却是必选的,是她无论如何多少个选项摆在它面前却还是要选的。因为她想去证明她母亲的是错误的,所以她积极求证,却在求证实中遇见了这个叫托马斯的男人,她以为托马斯就是这个选择的证明,最后却发现这个选择根本就是错误的。

(14)、爱上一个人,有时候是从一个比喻开始的,一个女人以一句话印在男人心里的时候,那是爱的萌发。但你永远无法知道这种爱的纯度有多高,因为爱中始终有二者实力的较量和无休止的欲望冲突。

(15)、就这样,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托马斯觉得特蕾莎和他所有的情人都不一样,自己完全无法离开她,于是不久,他们就结了婚。而特蕾莎也为自己在布拉格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兴奋,她终于摆脱了平时在小镇上伺候那些酒鬼喝酒,周日又得给弟弟妹妹洗脏衣服的生活。

(16)、它不再是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将读者引入到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描述,来引导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17)、关于“俄狄浦斯”的一些故事,我也了解了些许。关于这个“王”,无论如何我是敬重的,因为拉伊俄斯对俄狄浦斯放弃了一个父亲所要承担的生命之重,那就没有理由要求俄狄浦斯能承担起对拉伊俄斯的生命之重。可最后我所看到的是俄狄浦斯悔恨了,他戳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那座城,从此他的故事成了悲剧。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因为他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而做了违背事实的事,所以我可以大方的原谅她弑父娶母。因为源头的罪恶都源自于拉伊俄斯诱拐并杀害了克律西波斯,以至于发生而后的所有。如果没有这个因,就不会有以后的果。所以当我们一味的关注这个果所带来的影响时,是不是更应该去推究这个因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正如当下的社会我们自然不能赦免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告诉那些罪人“这世界是美丽的”,他们是否就不会做下这些不可饶恕的罪。其实没人愿意用自己本就短的一生选择睚眦必报的经历,那些罪人输在了他们对自己的救赎竟靠牺牲别人为始发点,殊不知这样的救赎不仅会得到这个社会的指责,也让他们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 她经历了某种美妙的东西,而他却没有和她一起经历。……是记忆将她从爱情区域排除出来。

(19)、是一些飘浮在半空的人物,没有任何责任和约束的规范。托马斯的情人有两百多,还为此托词说性与爱毫不相干,其乱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想认;萨比娜也是一个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人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主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空虚。这空虚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级?” “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没有想到的是(令他俩都没有想到),托马斯放弃了重获自由后的单身且胡闹的生活,嘴里念叨着“esmusssein”(来自贝多芬的某一乐章),“非此不可,非此不可”,从生活安定的日内瓦回到了战事动荡的布拉格,回到特蕾莎身边。甚至,为了让特蕾莎安心,他随她去了远离城市、远离喧闹、远离一切诱惑的乡村,并和特蕾莎一起死在了那里。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往下掉

(1)、当她端着给托马斯的白兰地酒从吧台往回走的时候,她就努力地想要从这个偶然中悟出点什么,但直到托马斯结账后走出酒吧,特蕾莎也没有悟出什么。直到她下班后看到酒吧正门对着的黄色长凳上端坐着的托马斯时,她才突然明白:这个陌生人注定要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2)、 偶然的巧合必须在最初的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

(3)、这可真是个不轻松的提问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而每一次选择题只能做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的沉重,所以有人会选择逃避,不做任何决定,不为任何决定所困。

(4)、那天早上醒来,他发现特蕾莎还睡着,紧紧地攥着他的手。托马斯不敢把手抽出来,怕把特蕾莎弄醒,只好小心翼翼地侧过身,仔细地看着她。他再一次告诉自己,特蕾莎就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飘来的孩子,让他收留。

(5)、这里讲了一段捆绑一生,纠结到死才互相放过的爱情,当然没有赢家;这里讲了一对情人互相追逐逃避,又始终无法忘却的性友情,当然没能相守;这里讲了一段漫长的婚姻,从开始就是错误虚伪,又用不堪的谎言维系到一个人走进坟墓的讽刺,当然没有爱情。

(6)、 所有人都对他微笑,所有人都希望他写反悔声明……他们对懦弱者心存一份喜爱,要是没有这些懦弱者,勇敢将会立即变成一种徒劳之举,谁也不欣赏。

(7)、离家时,他发现母亲的鞋子不相称,犹豫不决,想指出她的错误,又怕伤害她。在他与母亲一起在城里走的两个钟头,他的眼睛没开过她的脚。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难受意昧着什么。

(8)、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是互不相干的,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枕的欲望。所以他的前半生选择去找一些“性友谊”诠释自己的哲学观念“轻”;而他的伴侣,他所爱的人特蕾莎却完全是个“重”主义者,她要求灵和肉必须是统一的,她对待爱情的态度爱情是纯粹的,她不允许其中有一丝的肮脏之物。所以她必然要背负生命之重,因为她放不下她对待爱情那份特殊的执念。这份执念就是来源于他母亲的想法“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她想去证明自己在托马斯眼中的特殊性,但她忽视了,如果一份特殊性需要被证实,那这份特殊性便是可有可无的。她扛下了生命之重,这份生命之重不仅来源于她的母亲,也来源于托马斯的生命之轻。

(9)、生与死之间或许不是灵与肉的分离,而是重聚。曾经抓不住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永久持有。这是轮回的重还是轻呢?

(10)、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小说家,当今世界*声名、最畅销的作家之曾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欧洲文学奖、赫尔德文学奖、捷克国家文学奖,以及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1)、 这种小说味对你来说并不意味着“虚构”、“杜撰”,或者“与生活一点不像”。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组成的。

(12)、托马斯之所以深深理解着萨宾娜,是因为他们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媚俗用作者的话就是“它是掩盖死亡的屏风”。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直到他被特蕾莎以爱之名的裹挟,不断缩小着生活的半径和精神驰骋的疆域,他垂老的手再也拿不住手术刀,他依然在抵抗,不是对特蕾莎爱的抵抗,而是对整个媚俗不堪的时代。

(13)、再来说说托马斯,他因为前一段不太成功的婚姻,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灵肉分离,只爱上女人的身体,绝不掺杂爱情。于是他拥有了众多的情人,他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14)、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丽娜等众多女人之间的纠缠。如果你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情感性爱小说,那么我劝你还是趁早放下,因为渣男男主托马斯可能会让你颠覆三观。

(15)、如果说托马斯是轻,那特蕾莎就是重,他们/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6)、像欣赏古典音乐一样去体味所有的人性故事,其实不一定要懂,也能有感动。一切的人物都是动机、主题、旋律、变奏和尾声。

(17)、粗暴地讲,渣男男主托马斯可以说是一个“淫棍”,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淫棍”。他最奇葩之处,就是忠于对妻子特蕾莎的爱情的同时,还睡了二百多个女人。这也是被很多重视道德的读者们无法接受的地方。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我们非要把他当成一个“淫棍”,那么去读这本书就毫无意义了。

(18)、它是他们的“生活之钟”,它准时,不喜欢变化,为着每天不断重复固定的作息和游戏而感到幸福。它喜爱羊角面包,每天都陪着特蕾莎去面包店,骄傲地用嘴衔着一块羊角面包回家,因为接受路人目光的洗礼而陶醉。

(19)、有人说:“没有一点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

(20)、   因而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男女主角,以及女配角萨比娜身上都有着昆德拉自己鲜明的政治观点。在书中,我看到昆德拉借托马斯之口,通过描写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来批判当时自认无辜的共产d派人士,“没有人在灵魂和良知上比俄狄浦斯更无辜。然而,看清了自己的所为之后,他惩罚了自己。”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结局

(1)、“在富裕的社会里,人们用不着去干体力活,从事的都是脑力劳动。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的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凄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的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2)、 抚养费,他可以严格照章支付,可用不着别人来以什么父爱的名义,让他去争什么做父亲的权利。

(3)、他无法控制自己对女人的占有欲,而他也觉得这些艳遇对特蕾莎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威胁,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放弃呢?

(4)、他在轻重之间徘徊,在我看来,之前的“轻”是他不愿意付出他的生命之重,现在的“重”却成了他不得不愿意付出的生命之重。

(5)、越往西,就离她的出生地——波西米亚越远。她不愿死后被困在棺材里埋葬于美国的土地下,因而立了一份遗嘱,死后火化并抛洒骨灰。“托马斯和特蕾莎死于重之征兆,她却想死于轻之征兆”,死得比空气还轻。

(6)、 她们其实是在庆贺面临的死亡,因为死亡终使她们变得绝对相似。

(7)、小说还提到了“灵与肉”、“媚俗”等等有趣的问题

(8)、在他十二左右的时候,一天,弗兰茨的父亲突然弃他母亲而去,母亲成了孤身一人。弗兰茨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母亲为了不给他造成伤害,轻描淡写地隐瞒了真相。那一天,在他们一起出门要去城里走走时,弗兰茨发现母亲穿的鞋不成对。他很不安,想提醒她,又怕伤了她。他同母亲在街上走了两个小时,双眼始终不能从她的脚上移开。从那时起,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痛苦。

(9)、整本书中将媚俗执行得最彻底的莫过于萨比娜的第二任情夫弗兰茨,因为他参加了“伟大的进军”(柬埔寨内战结束后,法国、美国联合一支由知识分子、演艺明星、记者等组织的救援队前往柬埔寨被越南占领的边境地区“进军”),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0)、想好主题就可以确定大纲了。分几个部分讲呢?一般要有顺序。比如从小到大就是一种顺序。

(11)、而萨宾娜一直钟情的那顶礼帽,她喜欢赤裸着带着这顶帽子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女权对男权的赤膊相见,是对整个媚俗时代的反戈一击。如果她再有多一点的耐心,她和弗兰茨的词汇或许会像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像一种旋律自然地融进另一首歌曲。或许在弗兰茨的真情感化下,她会重新成为一个自愿放弃攻击性的女人。

(12)、但他没有把她撵出门。他看到了她,就靠在萨比娜的画室的墙上,把针往指甲缝里刺。他双手捂着她的手指,抚摸着,把它们送到唇边,吻着,好像上面还留有丝丝血痕。

(13)、   “非如此不可?”这是一句在书中反复提到的话,却也是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它总会在某个并不起眼的角落,浅浅地浮现在眼前,给温柔的心一次最致命的打击。它彰显着在强大的生命面前人类的弱小和无奈,使人无法不敬畏自然的存在与命运的安排。

(14)、中学毕业她就去了布拉格,背叛了自己的家;她在美术学院注册上学,却不能像毕加索那样作画;她嫁给了一个平庸的布拉格演员,只是因为他有离经叛道的坏名声,双方父母都认为不能接受;她在父母去世后,满心愧疚,宣布和丈夫离婚,只是离婚后的生活并不像她所背弃的父母的生活那样……

(15)、直到第七章“卡列宁的微笑”,故事的主要角色变成了狗,而此前关于“轻与重”“灵与肉”“不解之词”“伟大进军”的冲突与对立都被卡列宁的微笑埋藏起来,昆德拉在末章转而不去谈论冲突并不意味着他在逃避这些冲突。

(16)、有大纲就能确定大概的出场人物了。每个人的性格如何,总是有一些区别的。或睿智、或暴躁、或耿直、或深沉。各种人物都能丰富故事。

(17)、毕竟作者笔下媚俗的代表弗兰茨,是一个必须活在别人眼中才能有存在意义的人。但在萨宾娜面前,他愿意放弃一切强力。虽然很感人,但是对于萨宾娜,是这一刻,她永远把这个男人剔除掉了。

(18)、 除了表演以外,所有这些人还能做些别的什么呢?

(19)、我们不是为了惩罚而呼吁惩罚,是要用惩罚来消灭惩罚

(20)、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1)、于是在阿曼湾油轮遇袭,蓬佩奥用一段糊里糊涂的视频给伊朗栽赃之际,英国外交部就把袭船元凶的帽子,直接扣在被特朗普列为“恐怖组织”的伊朗革命卫队头上;6月12号,侵入伊朗领空的美国顶级无人战略侦察机被伊朗干掉,美国在是否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而纠结,英方再次跳出来为美国站脚助威,宣布可以协同美国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当然政客们这种背信弃义,向刚刚还是坚守《伊核协议》的合作伙伴背后插刀,引发伊朗强烈愤怒,发誓突破伊核协议给英国在内的欧洲施压,但美国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回馈。

(2)、英国在这一个多月里为了替美国打压伊朗,不惜自己背上背信弃义、反复无常、野蛮霸道、流氓无耻等严重伤害国家声誉尊严的耻辱,违反国际法、践踏世贸组织规则、破坏《伊核协议》的罪名,遭受摧毁与伊朗关系将严重伤害自己巨大经济利益的损失,这些却全都被美国无视。现在这个同样背信弃义的美国,为了封锁伊朗石油出口实现自己能源新战略利益,要组织“霍尔木兹海峡护航联盟”,还想蛊惑英国继续替美国的利益当炮灰,可想而知英方会是个什么心理反应,再不拒绝,当局还有什么资格领导选民?

(3)、那些一直想用力赶走的人,等有一天突然不用力的时候,他们却悄悄走了。

(4)、40天后风云巨变。英国首相约翰逊在下议院遭遇了滑铁卢式的惨败。他的硬脱欧计划被强行紧急叫停,他提前选举的动议也被否决。由于保守d内的21名议员的临阵倒戈,约翰逊成了下议院的少数派。事实上约翰逊已经遇到了执政危机——可能会成为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5)、 理想从来都是不可能找到的。失望……赋予他们的善变一种感伤的藉口。

(6)、卡列宁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成不变,象征着重复就是幸福。

(7)、《StringQuartetNo.16inF,Op.135》

(8)、   也正是这种对立,使得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感情之路一直都是纠葛的和痛苦的。

(9)、    而除了和老师合作的图片之外,其余皆来自1988年根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由菲利普·考夫曼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丽娜·奥琳主演。值得一提的是,男主演丹尼尔是唯一一个三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演员。

(10)、当然,可能有的女性本来就比较泼辣,只是婚前装的比较成功而已,这又怪谁呢?一是你没有慧眼,二是你也可以让她继续装下去啊。她现在为什么不继续装呢?

(11)、    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对它不必太在意,它就像是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一次战争,尽管这期间有三十万黑人在难以描绘的凄惨中死去,也丝毫改变不了世界的面目。

上一篇:精选60句出自古诗的成语50字(出自古诗的成语二年级)

发布日期:2024-01-17 18:51:2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