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5句见其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期:2023-11-07 19:36:34【该时间系统自动生成,不作为文章发布时间】 作者:admin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例子

(1)、要做到及时自省,首先要认识到自省的重要性,立志做君子的话,就要每天反省,时时刻刻的反省,把错误的言行及时抹掉,不断修正自身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也只有这样,做事情才会成功。

(2)、“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入太庙,每事问”,还亲自拜访老子,称呼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孔子身体力行,谦逊大气,遗憾的是,不少后来者曲解孔子,大搞门户派别之见,固步自封,把孔子思想越弄越窄,骂孔子迂腐不堪,让孔子背了黑锅。

(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加强自我修养需要在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促使自己向德才兼备方面发展。诚然,自我修养的方法也很多,但应把握最主要的方法。”孔子接着提出了加强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解释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思考要和他相同,见到不贤的人便自我反省一下,检点自己是不是有和他一样的毛病。”孔子由衷地说:“我之所以能够刻苦学,与‘见贤思齐’有很大关系,‘见贤思齐’是我的力量的源泉啊!”

(5)、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6)、思齐看齐的关键是不断向“贤”学习,不断实践。要思行合不能光动嘴皮子。思齐看齐有一个积累过程,有些不能马上见效,有些可能很难达到,比如圣贤高度。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很有道理,见贤思齐,立志要高远,贤是我们思齐看齐的方向目标,是学习的榜样。榜样力量是很大的,雷锋精神影响至今。

(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0)、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孔子孟子教育子弟,要他们读经典,更侧重在讲一些圣贤的故事。事实上六经所记录的,也正是这些古代圣贤创业的历程和觉解。学习《论语》、《孟子》要体会孔孟的气象、抱负和见识,用以丰富我们的智慧。中国历史一方面从正面去总结学习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又从反面吸取失败的教训。夏桀、殷纣暴虐无道,把各自王朝给葬送掉。“殷鉴”遂成为借鉴历史教训的代名词。孔子以后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酷法、滥用民力,二世而亡。贾谊《过秦论》里就总结说,秦之速亡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后来唐太宗又总结隋炀帝的教训而有贞观之治。所以中华文化的发展里面,既重视正面的老师,也重视反面的教员,历来如此。这也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话:“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样去把握中国文化的进路,就比较生动,就活泼泼的。

(12)、这句话指明了两条修身路:“思齐”之路和“自省”之路。一正一反,辩证统内容方法明确,既向正面的贤者榜样学习看齐,也注意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不重蹈他人覆辙。

(13)、   反省也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把反省的思考付诸于新的耕耘才能让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

(14)、千万不要看不起身边的人,好像谁都不行,就自己好。

(15)、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6)、为什么出现这种不良现象?主要是人性的弱点,人有惰性趋利性,容易急功近利。无利不起早,有利抢着干。人人皆知圣贤好,但圣贤难学难做,非要下一番大功夫不可,能不能最后修成、什么时候修成也是未知数。与此相反,钱权容易得,好处马上享受,其诱惑力自然更大。尤为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是自我要求,主要靠自我要求和约束,没有法律制度强迫,自觉自修,自然比较困难。

(17)、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8)、有朋友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好听,为什么现实不管用,现在的人都不向贤靠齐,都向钱靠齐,向权靠齐,笑贫不笑娼,孔子这一套是不是过时了?

(19)、孔子还有一句话:“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是更进一步讲,你一定要在善与不善、贤与不贤之间做出鲜明的选择,形成好的道德习惯和反应的敏锐性,不能在涉及原则的问题上采取“差不多就行”,好像无所谓的态度。看到好的,要老是觉得追也追不上;看到不好的,好像热水烫你的手,赶快缩回来,生怕受损伤。不能像有些贪官,开初得点小便宜,便自我感觉良好,最后被拉下水。有地位职权的人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有防微杜渐,才能永葆清廉。

(20)、人这一生,绝对会遇到好人、坏人,也绝对会碰上好事、坏事。但不管怎么样,当遇到这些时,请不要用简单好人、坏人、好事、坏事来看待这些事物。而因从自我改进、追求进步的角度面对这些事物。也就是说,当面对这些事物,就要问这对我致良知有什么帮助。

2、见其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人生百年,说起来好像也挺简单,转瞬即逝,但要说不简单也确实不容易,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要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事,要同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每时每刻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对此你如何选择?你的人生又如何定位?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从何而来?实践?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经验中、在种种是非之中闯荡。

(2)、从一般为人处世来讲,“见贤思齐”是人们学习、修身、进学的最好方式之一。贤人是德才兼备者。荀子讲:“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怎么进学?你要去找这样的贤人,你尊敬他喜欢他,你就会向他靠拢和学习,不是硬把一些理论、概念往自己脑子里塞。现在我们有些老师得不到学生的敬爱,自己人格缺少吸引力却喜欢向学生训话,越训学生越反感。古人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因为身教具有真实性因而有示范作用。

(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当下社会,有些人喜欢谩骂和恶搞贤德,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有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贤,喜欢泼脏水说怪话,故意给人添堵。如果让这种戾气在社会持续蔓延,将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于己于人都有害。  

(5)、从有利于自身进步角度看,“贤”既可以指道德修养高,也可指才干技术好。“贤”与“不贤”是相对的,道德修为、琴棋书画、治国理政、种田打铁,只要比我做的好,不管哪个方面,都应该是“我眼中的贤”,都可成为学习的对象。

(6)、《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7)、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8)、贤在哪?可以是真实遇见的人,也可是书本电影中的人。外延可以广泛,现代的古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可以。我们现在学习《论语》和孔子,就是在见贤思齐。这个贤,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单位、国家、民族,也可以是万物。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贤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不贤在哪,可以类推)

(9)、“见贤思齐焉”,思齐就要看齐,要有看齐意识,中央政治局强调“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可见看齐意识的重要性。

(1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这也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国家和个人都是贤与不贤的统一体。不贤的人身上也有贤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思齐的地方,不能简单的一棍子打死。贤的人身上也有不贤的地方,值得我们自省,不能简单的一好就百好。比如有些干部犯错误,有些也非一无是处,只是在某件事上出了问题,这就不宜简单的全部否定。有些人还是很能干的,在经济或学术等方面有独道之处,有些可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分清主流支流就好。同样,我们有时不敢怀疑批评圣贤,也是不对的。该批评的也可批评,实事求是,把握好度和方式方法就好,特别注意不要哗众取宠恶意攻击就好。

(1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一个年轻人,他是王公馆的园丁,他是一个时刻反省自己,时刻审视自己的人。

(1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5)、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向周边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这其中要注意所谓一般众人和贤人君子的区别常常不是很分明的。很多平凡人,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看到他们身上“贤”的品质,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对于缺点,则要警惕。千万不要看不起身边的人,好像谁都不行,就自己好。

(16)、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7)、孔子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8)、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周边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

(1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作为职场人,要想不断进步,就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

3、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大处来讲,“见贤思齐”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在里面。孔子被称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我们如果要表彰六经,继承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的优秀文化,重点不在于记住一些理念,甚至一些书文,而重点是学习创造中华文明先行者的智见与业绩,要心存敬意,向这些先圣先贤学习。

(3)、释义:孔子说:“看见贤能的人就希望自己也能有相同的贤善,而见了不贤善的人也要问问自己是否有像他一样不贤的地方。”

(4)、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慎独和曾子的三省吾身,这两个方法都注重内在的感悟。而孔子这里提出的方法则是由外而内,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5)、B:杨伯峻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6)、自省就是返躬自身,内求内省。自省的关键是改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孟子》“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颜回“不贰过”,这都是自省改过的好榜样。

(7)、反过来讲,世风日下,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正说明孔子这一套被丢失太久,太紧缺太重要,太需要重新弘扬。大家普遍认为当下这种向钱向权看齐的现象不好,希望改变,也正说明孔子这一套没过时,正是治理当下不良之风的良药之一。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这个道理。

(9)、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0)、(读解)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第27章)与孔子这里的意思正好相同。好人固然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坏人也可以成为我们对照自己的镜子,我们的借鉴。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A:钱穆翻译:先生说:“遇见贤人,当思与之齐等,遇见不贤之人,当自反省莫要自己亦和他一般。”

(13)、要想不断进步,不仅需要“见贤思齐”,还要善于“见不贤而内自省”。“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贤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荀子在《劝学》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4)、《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15)、这句话指明了两条修身路:“思齐”之路和“自省”之路。一正一反,辩证统内容方法明确,既向正面的贤者榜样学习看齐,也注意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不重蹈他人覆辙。老子《道德经》讲“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反面借鉴的教材),孔子和老子,可谓圣人所见略同。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强调“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深得孔子此话精髓,也是实践的典范。

(16)、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1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1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9)、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0)、这句话的解读: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句式类型

(1)、中华文明之道,其早期主导思想就是尧舜之道、文武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贤,他们内圣外王,有感召力,思想境界高,同时又有辉煌事功。就像孔子讲的能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向这些先贤学习。而后有孔子孟子与后儒加以继承发扬,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基本道德规范。

(2)、创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创作年代:春秋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第四篇《里仁》。     初步意思

(4)、有朋友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往往“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关键是苦练内功。有时因面子、政治等因素,不方便公开思齐和反省。不公开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在行动上努力实践。比如毛主席高调宣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对“反动派”先进武器等“贤”的地方,还是非常积极思齐和自省的。

(6)、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不断纠正自己,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7)、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之时,自比“管仲、乐毅”。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和德行,终于成就了蜀国大业,成为千古一相。许多重度残疾的青少年,原本打算放弃生命。因为看了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他们发奋拼搏,活出了精彩人生。能“见贤思齐”的人,一定善于发现身边人的优点,真心欣赏他们的才干,赞叹他们的美德,并博采众长,完善自我。

(8)、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对于缺点,则要警惕。

(9)、反省是纠正个人的偏差,从而让自己的路走的更踏实,反省也对别人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直接真切,但其广度、深度毕竟有限。要想获得更广博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青年人如果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10)、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11)、这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真意。看人家有优点就学习,看人家有缺点,就自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2)、(评述)贤,道德高尚的人。齐,看齐。省,省查。

(1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孔子说:见到贤德的人,就思考着怎样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到没有贤德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不足,而加以改正。

(16)、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反省,进行自我检查,知道自己的缺点,从而弥补缺点,纠正过失。可现实中,每个人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是最优秀,而别人是最愚蠢,因而,大部分人都是责备他人,赞美自己。古代圣人都在时时时刻刻审视着自己。

(17)、二是修无止境。不管到何境界,修德立人,没有完成时,永远进行时,只要遇到人,贤与非贤对己都有用,都是修身养性的机会。钱穆注解这句话时也讲“此章见与人相处,无论其人贤不贤,于己皆有益。若见贤而忌惮之,见不贤而讥轻之,则惟害己德而已”。

(18)、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的基础性和终身性。欲成大事,须先立“人”,修身是起点,是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行而不远。

(19)、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0)、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文

(1)、只要对方是可以让我们学习的能者,不管是谁、出身如何,我们都可以向他学习。

(2)、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朋友交往是否讲诚信?老师教授的学业是否复习实践?)

(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仅个人应这样做,也适用国家集体。从历史看,以我为本,开放包容,博采众长,消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的优秀成果,成就了灿烂光辉的大唐盛世。看如今,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文明要弘扬,我们国家依然需要这种见贤思齐、海纳百川的大胸怀大气魄。

(5)、原文翻译: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上一篇:精选139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

发布日期:2023-11-07 19:36:3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