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23句诸葛亮斩马谡真相(诸葛亮斩马谡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日期:2023-11-07 19:19:37【该时间系统自动生成,不作为文章发布时间】 作者:admin

诸葛亮斩马谡怎么读

1、诸葛亮斩马谡下一句是啥

(1)、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的丞相费祎,是三国时期蜀汉非常有名的大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诸葛亮很是看重他。费祎在蜀汉后期的时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他的意见和蜀国大将姜维的意见不一样,但是他的才能是大家都认可的。

(2)、曹操闻之十分的恼怒,但却没有杀杨修的一个合理借口。

(3)、综合评判,汉唐比较倾向于重罚马谡,留他性命戴罪立功。如果马谡一直活着参加北伐,随着经验的积累,将来与魏延搭档,再加上姜维等人,蜀汉军事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不至于屡屡陷入无将可用的局面。

(4)、《杂感》是作者二十岁时创作的,他六赴乡试不第。寒窗苦读大半生,却还是穷困潦倒,怀才不遇,高不着.低不就,看不到人生的方向,继而愤而作《杂感》一诗。其实,黄景人本人还是很有才气的,他的诗在当时也很有名气。但我们知道当时的官场是黑暗到要用钱去打点的,而作者自身穷困潦倒,哪有钱去打点?纵然才华横溢,那也是要被黑暗淹没的。原诗是这样写的:

(5)、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6)、马谡是襄阳宜城人,家里兄弟五个,而且都是人才,他们五兄弟有着“马氏五常”的美称。五兄弟取的字应该是伯、仲、季、叔、幼,马良是老三季常,马谡最小叫幼常。其实马谡一家也属于刘备的老班底荆州派系,刘备对他们很是器重。马氏兄弟最出名的当属马良和马谡,他们在三国留下了浓重一笔。马良是老因为眉毛是白色的,也称白眉马良。他的能力是马氏兄弟里面最出色的,从刘备让他协助关羽就能看出来。

(7)、(如果你是谭嗣同,你会逃亡还是就义?丨你行你上)获奖的朋友是:

(8)、杨修进来之后,竟然去除调羹小勺和大家一块分掉吃了,曹操发现之后心中自是不高兴,遂问大家是谁出的主意,杨修却说盒上明明的写着“一人一口酥”,既然丞相分给大家吃,岂有敢违背丞相的命令。

(9)、自以为很聪明,其实真的很愚蠢,这种人不死才怪。

(10)、果然诸葛亮南征之后斩杀雍闿,又依照马谡攻心之计降服蛮王孟获,从此南中地区再无反叛,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来姜维北伐的时候五溪蛮王沙摩柯还亲自统兵策应姜维。直到蜀汉灭亡南中还在蜀汉手上,镇守南中的霍弋接到刘禅的信才投降的。蜀汉对南中的统治能有如此效果,可以说马谡的谋略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国家安稳来说居功至伟。

(11)、但当诸葛亮真正北伐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荆州已经被东吴占据,刘关张也已经不在了,蜀国刚刚稳定,因为蜀地本来战乱不多,大家也不希望更多战争,还有蜀地出兵也比较麻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道也不顺畅,也就是说没有天时地利人和。

(12)、简单来说会背《出师表》并能与现实结合的人就应该知道诸葛亮转移自身责任和矛盾有多高明,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没有让街亭如此重要的地方分给吴懿和魏延等人控制,自己的安排失败了,军中会出现很大的震动。

(13)、《三国志•马谡传》:“(诸葛)亮违众拔(马)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这说明诸葛亮在杀马谡之后确实曾为之流泪。

(14)、1首先分析下街亭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中是怎样的一个战略地位?

(15)、综合以上五点,马谡的情况被陈寿在一本书中分别记载,这种“事件”是非常少见的。根据现代学者的分析,总结出了一段最有可能的情况。

(16)、简而言之,诸葛亮斩马谡,动机有三个:一是街亭一役的失败,对蜀国来说,损失难以估量;二是马谡之所以会失街亭,是因为抗命选择了上山的错误战略;三是因为诸葛亮之前过于信任马谡,和他的哥哥马良又有私交,不杀马谡,无以服众。

(17)、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蜀汉军中一直很敬佩马家的向朗因为种种原因包庇了马谡。不久后马谡被抓获并入狱。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决定要杀死马谡,但还未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监狱里面。

(18)、马谡是世家出身。汉朝时,世家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力,普通平民很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谈不上系统性教育。

(19)、其实在生活之中杨修这样的人的确不在少数,他们既不善于管理国家政事,也不善于做随军参谋,只知一味的专寻别人的缺点进行取笑。

(20)、历史上马谡真的战败后负荆请罪如同《三国演义》的故事发展吗?我们不妨翻回《三国志》看看。

2、诸葛亮斩马谡真相

(1)、《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也说“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2)、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3)、从上面的行军图上看,如果想灭掉曹魏,可以通过地图右侧两条红线标注的行军路线直取长安,何必绕道街亭,再取长安?曹魏此时正值壮大,所以第一次的战略意图应该是,已赵云、邓芝的为疑兵,佯攻箕谷,困住曹真军团,而诸葛亮亲自指挥蜀军主力西下,从祁山一线向陇西地带展开突袭,攻击曹魏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带,开辟陇西战场,达到声东击西、趁其不备,占领整个陇西地带,以巩固蜀汉政权。而曹魏军团一旦发现诸葛亮攻打陇西,势必经过街亭,去救陇西地带,由此可以知道街亭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4)、大家说是杨修让大家做的,曹操虽口中赞美杨修,但心里对杨秀却是非常的忌讳。

(5)、所谓失街亭,其实本来也不是蜀汉的街亭,只能说是败走街亭。

(6)、《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7)、不过,如果相信作为正史的《三国志》,那么我们心中就会有一个疑问:马谡光说不练是个嘴把式没错,失了街亭也没错,但是诸葛亮如果真的不忍心斩马谡,是不是仍然如《三国演义》所写,别无选择呢?

(8)、曹操汉中一战失利,本来就极为烦躁,他不向曹操献计献策打赢战役,却用“鸡肋”一事大肆进行谣言传播,曹操岂有不杀他的道理?

(9)、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提出的意见也不采纳。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曹魏名将张郃领兵抗击。

(10)、司马懿疑有伏兵,未敢进城,率军退去。马谡贻误军机,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惜马谡之才,终于挥泪斩之。并以任人不当,奏明后主,自请罪责,贬降三级。

(11)、不管你是《三国演义》爱好者,三国游戏玩家,京剧发烧友,还是对三国不怎么有兴趣的普通人,只要你在东亚文化圈里,“马谡失街亭”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两个故事,对你来说就一定耳熟能详。

(12)、只能说马谡在实战中没有和一流对手较量过,以为打败了孟获祝融之类的部族武装就了不得了。

(13)、大家觉得古代的将领只要是打了败仗,还差点全军覆没是不是都要被军法处置,拉出去砍头,看马谡干的事,还畏罪潜逃,不死也得死呀,可是诸葛亮竟然流泪了,按理说这马谡人品不怎么样呀,诸葛亮应该特别气愤呀,总觉得很奇怪,而且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可不是马谡一个人战败了,这是《三国演义》,真正的历史上,蜀汉的军队不管谁领军都被打败了,只能无功而返。

(14)、整天就是吟诗作对、饮酒放荡,他既不适合参予军中大事、也不能像荀彧那样有治国的才能。

(15)、  然而战争并不是按诸葛亮的设计而铺开的,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看破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居然率领全军近二十万人马前去攻打街亭。而当司马懿率军到达街亭后,看到蜀军在山上扎营,更是惊喜不已。其派张郃率军拦住王平,又派军队围住了蜀军驻扎的山峰,切断了蜀军的粮道和水源。蜀军见魏军以近十倍于自己数量的军队包围了山峰,心里甚是害怕,蜀军数次冲击山下魏军,均已失败告终。第二天,蜀军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已军心涣散,无心应战。司马懿又令人放火,蜀军彻底崩溃。马谡见街亭已守不住,率军突围逃窜。

(16)、还有吴懿,他是刘备的大舅子,曾经镇守过地方,也算益州有威望的人了。可偏偏诸葛亮选择从来没有统兵经历的马谡,如果说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估计也是想锻炼锻炼马谡。诸葛亮和还留了一手,他让最稳住的名将王平为马谡的副手,还叮嘱马谡一定要听王平的建议。结果马谡没有听诸葛亮的叮嘱跟王平商量自作主张。放弃水源把部队驻扎在南山上,而且部属上也有问题,没有派人在山下驻守。王平苦苦相劝马谡不听,王平只能请求分兵一部分另外驻守,不至于全军覆灭。

(17)、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18)、实际上,张郃或许勇猛不及张辽,但指挥能力用兵能力并不弱,估计在五子良将中能排到首位。

(19)、《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20)、“马谡拒谏失街亭”,《三国演义》里是这样写的:

3、诸葛亮斩马谡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于是有人认为,可能是马谡先逃跑,被抓了回来,诸葛亮下令处斩,但是马谡没等到处刑就死在了狱中。

(2)、“你今天打了败仗,折损兵将,还丢了城池,都是你的罪过!不惩罚你不能服众,你也不要怨我,你死后家里老小我会按月给钱粮,你不必担心。”

(3)、马谡失了街亭以后怎么样了,《三国志》里明显是一笔烂账。

(4)、  马谡在街亭一役中,刚愎自用,不听从丞相的当道设防的命令,使街亭失守。而马谡又恰恰是诸葛亮十分赏识之人,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必然杀马谡,否则历史上也不会称诸葛亮为一代名相。

(5)、所以在首次北伐战争中,马谡失守街亭,造成蜀军巨大损失,为了给益州帮一个交代,缓和内部矛盾,也只有把马谡推上断头台。

(6)、3,懊悔自己没听刘备的遗言,刘备托孤前曾说,马谡夸夸其谈不可重用也;

(7)、我们可以从这点看出诸葛亮因为街亭失败去西县地区内迁一千多户人,回到汉中以后杀掉了马谡谢众。

(8)、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当道扎寨,切勿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

(9)、按照诸葛亮的指示,马谡率军阻击张郃,需要凭借街亭要塞阻击一段时间,等诸葛亮击败陇右的魏军残余势力,再挥师东下,来街亭决战。

(10)、《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戮(马)谡以谢众。”这说明马谡确为诸葛亮所斩。

(11)、街亭要塞的地形,是典型的防东不防西。曹魏控制了陇右,为了防止叛军占据街亭截断东西联系,极有可能完全废除甚至拆毁要塞。 

(12)、《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13)、《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14)、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15)、《襄阳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16)、郑飞科说,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颇有点像是“挥泪斩马谡”。

(17)、王平作战能力在蜀汉后期基本名列前但当时没有得到马谡的尊重。同时,他对马谡也并不认可。毕竟,马谡一个参谋出身,来到战场擅自改变丞相的作战部署,王平心里不服气也是正常。

(18)、关于马谡的死有三种说法,《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马谡是畏罪潜逃,这个罪过就大了,作为主帅竟然丢下军队私自逃跑。《马良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这里记载马谡是死在狱中。《诸葛亮传》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这里记载的是诸葛亮在汉中就斩了马谡。一本书三种记载,很有可能是马谡畏罪潜逃之后害怕诸葛亮追究他家人责任又回来了,然后被问罪斩首。

(19)、由于魏蜀两国实力悬殊,曹魏面对蜀汉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但是很少伤筋动骨。相比曹魏,蜀汉实力太弱,经不起失败。

(20)、诸葛亮一生亲自率军的征讨战就是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最终功败垂成,病死于五丈原。

4、诸葛亮斩马谡怎么读歇后语下一句

(1)、其实曹操虽说奸诈凶残,但也不是胸怀狭隘,在赤壁之战前夕,因为蒋干的愚蠢,使得曹操误杀了蔡瑁和张允,从而失去了一统江南的大好时机,曹操不是也没有问罪于蒋干么!

(2)、其实我说马谡也应该哭,前文这么多篇幅,缺忘记介绍我们的主人翁马谡,此处略去几千字,综合说来马谡很有才华,不然怎么能跟随诸葛亮这么多年。

(3)、此战之后,三国大棋局的中局厮杀结束,开始了残局阶段。大棋局的较量,开局看经验,中局看搏杀能力,残局靠实力。

(4)、  王平说服不动,只好引五千人马去街亭西部驻扎,已形成掎角之势,相互照应。

(5)、于是,众人在高筑墙围,建造好了之后,再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众人谁知吾意?

(6)、待起床之后,曹操惊问是什么人杀了侍者,左右把事情告诉了曹操,曹操大哭,命令把侍者厚葬。

(7)、还有诸葛亮生性谨慎,没有刘备枭雄的气质,刘备这个人一生经历很多,有很多冒险精神,一生大起大落很多次,所以他不怕失败,但诸葛亮不同,他不能失败,所以北伐的战略方针就是安全第安全第安全第一;

(8)、这首诗最亮眼的就是这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含意是:十个人之中有九个人是要遭遇白眼相看的(言下之意是得不到重用),最没有用的是读书人。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深刻领悟,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反衬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对自身鸣不平的一种感叹!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怀才还遇的苦逼之情。

(9)、谡,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ù,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谡”的基本含义为起,起来;引申含义为肃敬的样子。

(10)、马谡回到蜀地以后,负责调查这件事情的人是费祎。费祎和马谡都是青年里面特别有才能的人,但是两个人地位却不一样,最后费祎从嫉妒变成了怨恨,王平为了摆脱自己的责任,同时费祎为了为自己争一口气,于是就准备陷害马谡。

(11)、司马懿乘势直逼汉中之咽喉街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令王平同去,又派高翔、魏延领兵一万随后支援。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强违孔明的嘱咐,擅自在山上下寨,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人。司马懿围困马谡,断其水源,蜀兵几次突围都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12)、诸葛亮北伐有三种力量,左派是赵云魏延类的,他们都是身经百战,所以他们比较冒进,主张进攻的,中间派是不支持不反对,静观其变的,右派是诸葛亮主导的安全第一派,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将30万大军毫发无损的带回蜀中,当然马谡也是知道诸葛亮方针的

(13)、马谡,字幼常,荆州人士。诸葛亮平定荆州之后,有人向诸葛亮推荐马家的兄弟,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指的是马谡的四哥,马良,马季常。

(14)、他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和马谡相比,人家马谡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能干什么?

(15)、  街亭失守,预示这这场北伐战争即将失败。诸葛亮甚是痛心,斥责马谡的刚愎自用,自负不听丞相的当道设防的命令,申明必斩马谡。

(16)、“街亭之战”后,追究责任,跟随马谡一起出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马谡也被处斩,另一种说法是死在监狱。诸葛亮给刘禅上书:“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把北伐失败归咎于自己然后自贬三级撤销丞相职位,降为后将军。刘禅不忍责罚相父,依旧领丞相事。

(17)、所谓空城计并不存在于历史中,而只是在纸面故事中之出现。

(18)、实际上,蜀国的实力比曹魏相去甚远,灭掉曹魏毫无机会。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历史证明,蜀汉连蚕食曹魏的几乎都没有!

(19)、魏明帝曹睿御驾亲征长安。郿县曹真坐镇,派左将军张郃率军五万人增援陇右。

(20)、马良跟诸葛亮的关系非比寻常,马良有才,跟诸葛亮志同道合,两人的关系如同刘备和关张的关系一般。马良一直把马谡带在身边,所以跟诸葛亮自然非常熟悉。马良和诸葛亮分手之后,一个在荆州,一个在成都,马良就把幼弟马谡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对马良情同手足,自然对马谡悉心教导,两人情同父子,更是恩师。何况马谡自己也争气,“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对军事谋略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5、诸葛亮斩马谡视频播放

(1)、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

(2)、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说道:马谡被推走了。诸葛亮拭干眼泪,又宣布一道命令: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破格擢(zhuó)升为讨寇将军。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升王平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为三品右将军,仍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欲图中原,成就大业。

(3)、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4)、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5)、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从汉中出发,疑兵出斜谷攻长安附近的郿县,主力从西北方向出祁山,截断陇右地区和关中地区的联系。陇右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蜀。

(6)、 马谡确实有些才学,但是有些自负,同时,马谡平时更多的是与诸葛亮进行帐中议事,而缺乏实战经验。

(7)、他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专门寻找他人的短处来作为笑料,用以显示自己的聪明。

(8)、 鼓角齐鸣(gǔ jiǎo qí míng):指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9)、MenG、superyd-袁丁、二分、秋水长天、Aye

(10)、《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11)、  王平却非常谨慎的劝道:“这不可行,如果在路口扎寨,修筑工事,敌人是很难攻过去的。而如果在山上扎寨,魏国的大军一旦围山,可就插翅难飞了。”

(12)、但为什么仅仅是因为杨修这么一句话,曹操就杀了奇才的杨修呢?

(13)、天下有变是北进灭曹的前提条件,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正直曹魏强盛之时,所以很明显,这次北伐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曹魏,那么真实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

(14)、诸葛亮根据军事地图制定作战计划,马谡率军来到街亭。此时张郃率军急进,马谡来不及整修要塞。上山防守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15)、如果马谡要被砍头,那赵云罚的太轻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两个人都要负主要的责任,街亭失守粮道有失没饭吃,箕谷战败蜀军要被“包饺子”,这罪过差不多吧,凭什么我马谡就得死,于是马谡就跑了,但是其实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没有损失多少兵马,个人猜测这是诸葛亮一次试探,试一下曹魏军队的实力,可是大军开出来了没有打胜仗,总得有人负责任吧,赵云这位刘备的心腹大臣是杀不得,何况在蜀军的资格也很老,没办法了马谡撞枪口上了,要不也就打个败仗而已,至于要被砍头吗,如果打了败仗就要砍头,那蜀汉就没什么将领了,不是每一个将领都可以百战百胜的。

(16)、但凡说到纸上谈兵一词,我们总是会首先想到的是赵括,继而是马谡。

(17)、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署名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表现出来的情绪截然不同。

(18)、然后招呼士兵推出去斩首。马谡哭泣着说:“丞相你我如同父子,我死罪难逃,希望你想想舜用大禹的衣衣,我死了也没有怨言。”说完大哭。孔明哭着说:“你我就像兄弟一样,你不必多说了。”士兵推出马谡,即将斩首。

(19)、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中马谡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而马谡偏偏是诸葛亮最赏识的人。

(20)、参军蒋琬从成都刚到营帐,见到马谡即将被斩,大喊刀下留人。入帐见到孔明说:“曾经楚王杀了大臣得,然后晋文公十分高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就杀了聪明的臣子,难道不可惜吗?”孔明流着泪回答说:“曾经孙武战无不胜是因为法度严明,现在天下纷争不断,我如果不执行军法,怎么带兵杀敌?应该把他斩了。”

(1)、马谡是襄阳宜城人,刚开始在刘备取得益州的时候,马谡是一位特别有才能的人,所以诸葛亮特别看重他,刘备在去世之前跟诸葛亮说马谡是一个自负的人,不可以在大的事情上重用他,诸葛亮没有当一回事。在蜀汉建兴六年的时候,诸葛亮派兵去祁山,忽略了大家的反对,一如既往的任命马谡为先锋。

(2)、有一个情节非常重要,马谡率军到达街亭后,决定上南侧山上驻守,对此王平反对。两人意见出现分歧,马谡分兵给王平五千人到柳城策应。马谡不可能分出一半兵力给王平,最多给四分之一。这是常识。蜀汉能够动用的兵力一直在五六万人左右。诸葛亮率主力在其他方向需要迅速推进,兵力肯定比马谡多。由此推断马谡兵少于张郃是必然局面。

(3)、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4)、夷陵之战后,蜀汉已经成为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拓展了国土,但是统治人口太少,经济极为弱势,综合实力无法与魏国和吴国相比。最关键的差距其实就是人才的差距!蜀汉精英集团主要是荆州士人和刘备的中原老班底,丢掉了荆州之后,蜀汉后继无人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场景。

(5)、事后追究责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6)、不过翻回史书查找相关内容我们会发现,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可能本身就很有问题。最重要的是,马谡可能就是诸葛亮政治权力斗阵的牺牲品。

(7)、假以时日,两人从底层的军官干起、然后逐渐的一步步指挥越来越大的战役行动,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人才。

(8)、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讨伐南中,以为日后北伐平定后方隐患。马谡为诸葛亮出计策到:“南中此地甚远,朝廷鞭长莫及,即使您远征,此次大胜而归,但是如何保证南中日后不会再生乱,若日后您率军北伐,南中必会趁署中空虚,而生乱,不如施行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方针。”诸葛亮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平定了南中,也便有了《三国演义》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

(9)、战略蓝图已经很明朗:联合东吴共同抗魏;以荆州、益州为基地,发展壮大;天下有变,方可北进。

(10)、第曹操命人建造了一座花园,建成以后曹操前往观之,没有说建的好或者是建的不好,只取毛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皆不解其意。

(11)、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之才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12)、不久,军士捧着马谡的头颅站在台阶下。孔明大哭不能停下。蒋琬问:“今天马谡犯了军令,既然已经伏法,丞相为什么要哭呢?”孔明说:“我不是为了马谡哭,先帝在白帝城曾经嘱托过我,马谡此人不可以重用,今天果然应验了,我实在是后悔啊,想起先帝的话才痛苦的!”军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13)、 空城计(kòng chéng jì):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14)、  马谡却非常自负的讲到:“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更何况我们是占领了战争的制高点,魏军若来,我等率军俯冲而下,必将势如破竹”。

(15)、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其中的经典片段,朋友们不禁要问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含泪斩杀诸葛亮?既然相惜,并有心培养马谡成为蜀汉第二代接班人,又何苦忍痛割爱?我们不妨回到到故事本身,去探索其中的道理。

(16)、公元219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夏侯渊人头落地,曹魏军心动摇,丢掉了汉中。黄忠拿着夏侯渊首级向刘备请功,刘备高兴之余非常遗憾的说:“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

(17)、张郃以优势兵力围而不攻,断掉蜀军水源,马谡棋差一着,没能形成势如破竹之势,反而迅速战败。

(18)、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19)、有次曹操睡中被子掉落地下,有一名侍者想把被子给曹操盖上,结果曹操拔出宝剑将侍者一剑杀死,后又上床继续睡觉。

(20)、所谓残局靠实力,一是看棋手本身的底蕴,二是盘面上双方的实力对比。

(1)、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2)、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3)、之所以将夷陵之战成为全书的关键节点,是因为此战之后前期将星云集谋臣如雨激烈对抗的场景趋向缓和,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越来越少。

上一篇:精选119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短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缩写200字)

发布日期:2023-11-07 19:19:37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