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0句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绝对是超越,答案(海德格尔 存在 存在者)

日期:2024-03-21 17:25:36【该时间系统自动生成,不作为文章发布时间】 作者:admin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绝对是超越

1、海德格尔存在与存在者

(1)、比如:桌子上有一只杯子,那么,杯子=存在者,有=存在。

(2)、可以说,海德格尔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思想“转折”(dieKehre)的实质就是从《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的意义”的主题与“此在的解释学”,转向《献给哲学的论稿》之后的“存在的真”的源初性发生事件及其“存在史”的命运的主题。当海德格尔将其“存在问题”从“此在分析”所揭示的“存在的意义”的层面推进到“存在的真”的源初性发生事件及其“存在史”命运的层面时,“存在的真”的发生现象学或“存在史”的主题就全面取代了他早期的“存在论差异”的基本思路;作为最一般的存在者的“物”的种种存在论设定以及传统关于存在者之存在性的形而上学,都将被视为对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存在的无蔽之发生的源初经验的遗忘而被彻底解构。于是,海德格尔早期的“存在论差异”思想就逐渐消失在其晚期的“存在史”思想之中,而“存在论差异”这一术语也被不带定语的“差异”(derUnterschied)或“争执”(derStreit)或“分解”(derAustrag)之类的概念所取代了,比如在《献给哲学的论稿》第266节“存在与存在论差异以及区分”以及《同一与差异》之中。

(3)、这意味着他所回到的存在问题,就是一个根本性的历史问题,并不纯粹(或不完全是)认识论或哲学概念问题。对于海德格尔而言,存在问题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的神秘构成之类的问题。现在,我必须要承认阿多诺批判过的“海德格尔的黑话”对我的影响极大。我认为这十分正确,也十分必要,即必须让存在之所为存在的问题重新在哲学思考的层面上浮现出来。即便我的方法在这里非常不同于你的方法(我的方法很粗陋,就是反历史的数学),我会说,海德格尔恢复存在问题,让其成为哲学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姿态。

(4)、胡塞尔之后,他的两位学生马克斯·舍勒和马丁·海德格尔,被认为是现象学的衣钵传承。

(5)、正如她所说,关于不愿意的意志(12)的这段话乃是从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之思问题的大量附加物中概括出来的一个“最高的暂时”(tentativeintheextreme)注解。在不足二十页的篇幅里,阿伦特把思想导线与那个附加物相互联系起来。她的解释迂回曲折,三言两语无法介绍其微妙性。在此,这一点只能表述如下:阿伦特解释的弹簧(Sprungfeder)乃是海德格尔《尼采》第第二卷之间转折概念中的转变问题。正如我们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读到的一样,存在之思不仅仅是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别,而且是存在自身的发生(Ereignis)与存在自身的某种谛听(Hren)之间的差别。在《尼采》第二卷中,海德格尔认识到,只要尼采的权力意志思想还是现代社会所固有的最后结果,即它还是存在之思的西方所有物,那么这种思想就是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只要意志还是毁灭它不想要的东西,即它还是借助其意欲而坠入的那种可能性,那么意志就是破坏性的,不仅如此,只要意志还是它无法意欲的东西,即它尤其是过去的东西,那么意志就是破坏性的。也许存在之思不是破坏性的,也许它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不是一种意欲,而是一种冷静的思维;一种放弃存在的思维,一种单纯地思维的思维。然而,对人而言,存在遗忘中的迷路乃是存在历史的一个神秘命运。

(6)、巴门尼德认为,通过火、水等可见、可感的物质来解释世界,原本就是错误的。

(7)、    而此在之在“此”并不是一个主观的或主体的存在者,而毋宁是一种此之在,是一个向来已经在外面,因而就是存在之真理在敞开状态中所预备好了的此。这个“此”具有神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只要我们不把“神”理解为对象化的神、人格的神。这是赫拉克利特“神性也在此处”的一个当代回应。

(8)、他的弟子芝诺进一步发展了老师的思想,并提出了著名的阿喀琉斯追龟的悖论(参看《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

(9)、但是,如果一个人孤陋寡闻不知道庄子,庄子就不存在了吗?

(10)、   1) 从“最普遍者”的意义上,是“理念”

(11)、从尼采开始,真正出现了反哲学,反的就是以还原论为代表的传统哲学。

(12)、关于海德格尔存在之思的这段注解的结论是什么?如同已经说过的一样,关于海德格尔的这段话乃是阿伦特书中倒数第二段的话。(13)除此之外,作为对海德格尔答复的标明,阿伦特在最后一段中探讨了结论。在她说来,作为不愿意的意志理念的对立面,***意志理念的本质是限额意志。另外,在这方面,判断力也属于***意志理念,而这种判断力想必在她的未经展开的主要著作第三卷中得以探讨。阿伦特认为,与人的出生相类似,***集体也通过某种捐赠意志(Stifung-Willen)得到实现,并且业已形成的道德规定通过意欲的判断,即通过法令得到维护。但是,集体以及法令并不赋予意志以自由的进程,而是对其加以限制。***自由乃是可能的自由,而且恰恰不是“意志”的自由,因而只有在“人”的框架中,即在人的某种多数中自由才是可能的。

(13)、但是,无论怎样乔装打扮,这些行话所反映或所把握的并非现实总体,而仅仅是镶着“用思想的力量足以把握现实的总体性”金边的思想幻想——阿多诺在《否定辩证法》中,将这种行话式的幻想称为“概念拜物教”,而他所进行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意在进行一种“概念的祛魅”。

(14)、后来,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派的萨特将其和自己归为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他也予以了否认。

(15)、就在外表上,海德格尔也有那么一点“土气”。有人曾说:有一次,一位维也纳的哲学家作了一场论述海德格尔的学术报告。会后,他非常自豪地说,他觉得自己讲得很成功,有条不紊,通俗易懂。原因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位个头不高的农民一直看着他,好像全都听懂了。后来才弄清了,这位小个子农民就是海德格尔。这也许是个传说吧。但只要看看照片,我们就会直接地感到,这位哲学家的确有点土气:身材不高,穿着一套有点民族服装味的西服,头上一顶尖顶帽,健步走在山地草坪上。就因为对这片土地的这点偏爱,他两次拒绝了柏林大学的聘请。他不喜欢大都市的喧嚣和文化生活,宁愿住在当时还非常安静的小城弗赖堡或者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在一篇《沉思录》中,他曾对这里的小路赞不绝口。

(16)、③拉萨之旅,之于我的意义。就好像,你以为自己再不会爱的时候,竟又有人出现,将你领向光明。就好像,你以为精疲力竭行将破碎之时,忽又见到赤色野花,于是,你知道,要爬起来,拍拍灰尘,走下去,向死而生。

(17)、反对者认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让人不知所云。

(18)、然而,世界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海德格尔的第一个回答是:通过发现虚无。在恐惧状态中,我们会感到虚无,而虚无的感觉会使我们对整个世界视而不见。但如果我们没有感觉到虚无,不知道所有存在着的东西也可能不存在,那我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存在。“在恐惧这个明亮的黑夜里,存在才能作为存在着的东西显示出来。”存在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存在的可能性都是从经历虚无中产生出来的。

(19)、其次,存在。是的,绝对是的。除了如下之外,在我看来,海德格尔关于存在问题的概括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求——尽管他很少写到它,因为这不太行得通——不能将存在看成是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而这个动词可以理解为及物动词。我得说的是,有些东西我不可能轻易撼动。我们要去解释“是,那就是,即是”——“那不是,但可以存在”?这就是《什么是哲学?》的一个部分,在那本书里,他说在聚会一起阅读的意义上,我们回叙可以尝试类似于阅读(Lesen)的东西。存在=在一起,阅读。在《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以及最近的《黑色笔记本》中,他也说道,存在需要(braucht)存在者。需要(Bracuhen)意思是使用和需要。在《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中他评论了需要的形式,他自己说是翻译自古希腊语的chreôn,他也用过拉丁语frui,fruor来翻译,他将其视为奥古斯特那里与需要等同的东西。他说道:“存在享受着存在物”。所以,我们又回到了快感问题。享受某物——是否是严格地及物动词?我们说,可以用及物形式:“存在享受着存在物”。我并不太确定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20)、罗素认为:“巴门尼德混淆了回想与回想之物、提及和提及之物的概念。我们现在回想起某件事物,回想是现在发生的,而回想的对象则不是现在存在的。回想是在大脑中对过去的事物进行重读,而过去的事物依旧在过去,并没有随着重读而来到现在。”

2、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绝对是超越,答案

(1)、而海德格尔则比较难以归类,关键就是其志并不想仅囿于现象学,他的目标是自成一派的哲学大宗师。

(2)、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译本《本真性的行话》(译者:谢永康;2021年8月)书封。

(3)、在将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改造成“激进的现象学”的过程中,海德格尔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一个胡塞尔的意识经验现象学无法回答的根本问题:现象学本身是如何得以可能的?或者说,意向性本身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果不是基于“此在的生存世界的奠基性”和“存在的真的敞开性”,意向性、现象学还原本身以及直观体验的在场性就是不可能的。依赖于“意识的奇迹”或内在意识的被动综合功能与建构性功能的现象学还原,看起来更像是一门高度技巧性的方法,而不是“出自事情本身”或“从Ereignis而来”的方法。海德格尔认为,恰恰是此在在世界之中的生存自身的“自我触发性”能够源初地“形式指引”,并先行给出了现象学的意向性,且维持着意向性活动不被反思中断其体验之流;恰恰是“存在的真”的敞开性先行给出了此在对存在的意义的可理解性以及意识的存在本身,且维持着生存的意向性的处境性的理解活动。正是对现象学方法本身如何得以可能的“现象之彻底性”的追问,使得海德格尔能够突破胡塞尔的现象学。这也正是《存在与时间》的“此在的解释学”与“存在的现象学”的起源。

(4)、(24)卡尔·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汉斯·萨尼尔编,慕尼黑/苏黎世1978年,笔记

(5)、(31)卡尔·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汉斯·萨尼尔编,慕尼黑/苏黎世1978年,笔记第121页以下。

(6)、个人的自由首先表现在他认识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而缺乏自由,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7)、    GA36/37海德格尔说:“在(洞喻)的第三阶段谈到了最解蔽者(dasUnverborgenste),这是完完全全的解蔽者,没有一丝遮蔽的余孽:理念作为最存在者,它本真地做成存在者。”(GA36/37,174)

(8)、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9)、在此意义上,我们把存在之思称作形而上学。因此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它要求“自身行为的方法论的哲学自我意识”这意味着不能像传统的形而上学一样,把这种思维与科学的有效性混为一谈,只有批判地区别这种思维与科学,同时通过维护科学才能保证这种思维。但是,形而上学作为存在之思导致“超越一切形而上学”,到“[每一个自身的行动中去,即到]实际生活中去、到***中去、到现实的未来中去”。(33)因此,值得注意的是,雅斯贝尔斯把真正的存在之思,即无可逃避的主客分裂之中发生的那种存在之思看作存在之思,因此,这种存在之思的真理证实是需要人际交往之中行动的思维的。在这一存在之思的真理证实契机上,雅斯贝尔斯与罗森茨威格有着共同的看法。(34)当形而上学被证实为科学真理时,它恰恰缺少一种纯粹的真理或一种纯粹的公开的证实,这样,在笔记中,雅斯贝尔斯“坚决请求式”地转向海德格尔:

(10)、年轻时,海德格尔是一个狂热的滑雪爱好者,滑技娴熟,甚至专门作过这方面的讲座。那些当年的弟子们永远不会忘记,海德格尔怎样先在弗赖堡大院讲解柏拉图,接着踏上雪橇,传授滑雪技巧。有时出点小小的意外,当然是无法避免的。有一次,海德格尔在做单橇转弯示范时,不慎跌倒在雪地上。这一跤大煞风景,几乎断送了他身为人师的表率作用。我们可以想象,雪地上的这一跤也许比哲学上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失误都更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学生们呆呆地站着,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海德格尔自己也有点精神恍惚。但是,随后他还是一跃而起,恢复了常态。学生们也就平静下来了。

(11)、巴:对于海德格尔,我想说三点。首先,海德格尔是一位让问题回到当代哲学空间的人物。尤其是在19世纪主流的康德批判和实证主义的联姻之下,问题已经被遗忘,已经失却了。是的,你不愿意承认,这就是康德的一个破坏:恰恰是康德,以最严肃的外表说道:我们不要让自己陷入于存在之所为存在(l’être-en-tant-qu’être)这样的理论问题之中,因为理论书系不能清晰地澄清这个问题,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吧,就不要再谈康德了。无论如何,伟大的海德格尔回到了存在问题。当然,他所回到的存在问题,既是一个复杂问题,也是一个被严格界定的问题,而且将这个问题囊括在德国传统之内。

(12)、而且,存在也一直被认为是最空洞、最一般和最不言而喻的东西之一。

(13)、一直以来,哲学家们都在思考存在者,比如:世界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

(14)、然而,这两种姿态都搞错或者弄错了,因为这份报告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鉴于既定的动机,这份报告本质上并非任何一种敬意,而是在世纪哲学家当中,对海德格尔首要地位的某种承认。这种承认的核心内容如下:

(15)、或许我们可以说,在存在和意义之间的复杂而魔幻的区分,事实上标志着法德结合的当代性,而哲学在这种当代性中展开——或者至少可以说,哲学并不抛弃存在和意义,它并不纯粹是抛弃了本体论,而选择对“语言形式”或“生活形式”的进行思考。我在这里并不拒斥维特根斯坦,我只是想,在哲学中还有些别的东西,正如阿兰在我们的讨论中说过的那样,某种根植于“某种真实,它不能等同于虚构的隐藏之物”。

(16)、海德格尔毕生追问的“存在问题”起源于西方哲学的开端并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始终。“存在问题”起源于当时希腊人对“存在与虚无”的独特经验,起源于他们对自然(phusis)现象的独特追问方式。当然,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存在问题”同样深深扎根于希腊语以及印欧语系的系词的语法现象之中,因而深深扎根于希腊人的思想方式之中。不过,由于漫长的历史带来的语义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存在”时那种源初性的思想经验,早已被中世纪和近代哲学丢失遗忘了,很多时候它只剩下一个庞大空洞的概念。

(17)、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最存在者的临近被视为真理的其中一种方式。海德格尔说:“还有一种真理如何通向闪耀的方式,就是一种切近,一种并非单纯是一个存在者,而是存在者的最存在者的切近。”(GA5,49)

(18)、南:但你在这样说的时候,忘记了德里达,他将存在问题看成是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问题,并命名为“延异”(différance),他用字母a取代了之前的字母e——存在的延异,或者不断与自身相异的存在。现在人们写了很多关于“延异”的文章,他们会贬低这个词,他们不断研究这个词,希望将这个词理解为某种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不断延搁,仿佛德里达说的是“明天有免费啤酒”,“明天自由思考”,或者“明天自由享乐”一样。但我认为,通过带有字母a的延异(当然,这也是某种书写的东西),德里达想要从阿多诺的陈述中得出某种结论,即“若无存在物,即无存在”。当然,现在并没有无存在者的存在,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忠实于海德格尔的陈述,它贯穿了时间和多。

(19)、(23)卡尔·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汉斯·萨尼尔编,慕尼黑/苏黎世1978年,笔记

(20)、    但存在是远的。从存在者和存在的存在论区分来说,存在是遥远的,是最遥远的。人的每一次把捉都只能抓住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在存在真理的解蔽中,各种存在者陆续登场。这一方面是存在本身的运作,另一方面,这种运作里也包含着遮蔽。存在的解蔽过程是一个自行遮蔽着的解蔽。它是人在存在历史的遣送中不可逃避的命运。解蔽而又遮蔽着,这里有存在的运作,也有存在的遗忘。而看不到这个命运的科学,陷入近现代知识的谋制中而进入存在的离弃状态。离弃状态是更为决绝的遗忘。

3、海德格尔 存在 存在者

(1)、不仅在国内,在国外,老子以及庄子的思想更是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起,被誉为“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科学家威尔·杜兰甚至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焚毁所有的书籍。”

(2)、(13)同上,第16段:“自由的深渊与时代的新秩序”,第195页以下。

(3)、海德格尔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4)、海德格尔中晚期的“存在史”视角是对“存在论差异”思想的发展。海德格尔提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存在论差异”,本来是相对于传统本体论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存在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上将存在者设定为具有某种不言自明的存在特征的存在者为前提的。然而,一旦我们以现象学来审视存在的源初性发生及其历史性命运就会发现,我们对存在者的认识并非像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主体的表象性的对象化的认识,其背后实际上预设着对“存在者的存在”或“存在的意义”的某种存在论的设定。因此,尽管一般意义上的存在者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却不存在着近代认识论所谓的纯粹自在的、带有所谓的“自然属性”的存在者以及作为最一般意义上的存在者的“物”。这种一般存在者意义上的“物”的“观念”其实是对存在者作为“现成物”或现成的用具的存在方式的一种特定定向的理解。它是在对存在者的用具性存在方式的不完全理解中必定会产生的认识模式,它是具有特定时代的特征的对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的理解与规定,人们无非是要在如此这般的存在者(比如被理解为具有“广延”的基本属性的“物”)那里锁定某种存在的特性,比如实体性、物质性、持存性等等,却堵塞和遗忘了“存在现象”的根本意义和更多样的意义。

(5)、但是,王先生之高论,也只是停留在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发挥上,且这种解读发挥很难说完全契合老子思想。但在当下,能达到此滔滔汤汤之境者,能有几人?

(6)、按照海德格尔的这种看法,最核心的一点是:虚无并不是由人们自己引起的,而是虚无袭击战胜了人,就像人会感到恐俱,但不会自己使自己陷入恐惧之中一样。用一句不太确切的话来说,就是虚无本身是主动的、积极的。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虚无使得变得虚无。”尽管如此,我们又不能把虚无想象为一个超验的主体。虚无是一个过程。它不是别的,只是使得人生变得虚无的这样一个状态。

(7)、(30)卡尔·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汉斯·萨尼尔编,慕尼黑/苏黎世1978年,笔记第5号,第120页。

(8)、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年轻时曾拜访过他,受益匪浅。

(9)、“历史性”(Ceschichtlichkeit)这一早期见识乃是理解雅斯贝尔斯人的存在之思的决定性的契机,进而可被理解为借以理解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原则性争论的导线,事实上,这种争论从纳粹上台之后他的笔记中得到了证明。尽管他在垂暮之年研究工作十分繁忙,但这一原则性争论使他无法宁静下来,相反,这种争论激励他一再重新自我批判他与海德格尔的关系,而且在那些年里,留下了大量令人熟悉的笔记,从中展现出一条相当统一的思想进程。

(10)、托特瑙堡的这种生活,即谩***文明的且用第二未知数y书写的生活只不过是老鼠洞里的真实生活而已。因为他有权假定,他只需观察那些充满惊羡的进山朝拜圣地者。不过,为了制造一幅景象倒也很容易,一个人未必要攀登1200米的山峦。如果一个人执意做这种事,那他就是撒弥天大谎,并且他相信,人们当面称他为一个骗子。他也许曾经认为,他由于……所有不愉快的事情而晕头转向,而只[能]制作哲学。而且,此后在他那里,这种……不愉快被包入哲学思维活动之中。⑨

(11)、通常人们认为海德格尔是在《论根据的本质》(1928年)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到“存在论差异”一词的,实际上《存在与时间》(1927年)第1-39-83和《现象学之基本问题》(1927年)第22节早就提到了“存在论差异”的思想了,尽管不是明确地使用这一术语。海德格尔后来在《存在与时间》页边的很多地方都亲自批注道:“存在论差异”。

(12)、所谓“行话”(Jargon),通常指某个社会阶层或职业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词汇,往往蕴含着超出其自身含义的“更多”(Mehr)。阿多诺在《本真性的行话》中聚焦于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中一系列关于“存在”的“行话”,如“此在”“本真性”“畏”“向死而在”“本有”等,当然也包括“存在”。在阿多诺看来,海德格尔试图单凭这些“行话”揭示出现实的人的生存意义乃至使得“存在”本身如其所是的那样显现。然而,这种超出行话本身的“更多”,“日常语言在此时此地说出来,好像它就是神圣的语言似的”。换言之,被穿上“灵晕外衣”的日常词汇摇身一变而“为哲学普遍概念和理念(如存在的理念)涂上浓墨重彩”。

(13)、老子思想之深邃,地位之尊崇,影响之广泛而深刻,在***思想文化史上,堪称独步天下,鲜有与其比肩者,老子天下第并非虚言妄语。

(14)、比如:“世界化的世界的映射游戏,作为圆环之环化,迫使统一的四方进入本己的顺从之中,进入它们的本质的圆环之中。从圆环之环化的映射游戏而来,物之物化得以发生。”(选自他的演讲集《物》)

(15)、南:不,不完全是,因为我们享受了一个微分方程。

(16)、(28)卡尔·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汉斯·萨尼尔编,慕尼黑/苏黎世1978年,笔记

(17)、第自五四以后进步的,落后的历来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拿***固定工资,各种津贴,有各种头衔的人似乎才有话语权!这本身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议论自由问题!所以从这个方面讲,王老师应该是现在大环境下的一个不甘同流合污(用词可能不准确)的人!点赞!

(18)、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19)、南:这里的问题很复杂,但或许首先我要说的是,认为“海德格尔,一个伟大思想时代,恢复了存在问题,但另外……他也有某些缺点或弱点”,这种说法是不够的。不!完全不够!,一方面,是的,就是这样。我非常喜爱的巴塔耶的遗著断篇揭露了一些事情,巴塔耶说,“最终,海德格尔和我都谈论了同一件事,但差别在于他是教授。”巴塔耶没有你那么争强好胜,但在他的立场上他仍然会据理力争。但当巴塔耶说:“海德格尔和我在谈论同一件事”时,他最终的意思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理解,通过一个词,一个巴塔耶和你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出现的词来理解,这次我们今天事实上也谈到了很多遍:即不可能。我的意思是,不可能绝不是没有任何可能性,而毋宁是它在所有的概率计算之外——超越了所有的可能性。所以,我会说,巴塔耶的教导在这里十分有意义,我们知道,海德格尔或许真的是第一个将不可能引入到哲学中的人物。他并没有这样说,即便当他里这样做已经不远了,如他曾说过:“欲求可能之物并不是真的欲求。”

(20)、所有这些著作表明,海德格尔已经意识到了,通过首先研究人和人的存在这条路不可能达到他的哲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即本体存在这个间题。因此,现在的任务便是完全改变研究的着眼点。既然从人和人对存在的理解出发不能解释那个本来的存在,那就应该从本体存在出发看待人和所有有限的现实。基于这一点,海德格尔要求“改变思考的方向”。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单枪匹马,艰难地试图解决这个间题。

4、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1)、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

(2)、与其持完全相反观点是巴门尼德,他认为,没有事物是变化的。

(3)、(18)卡尔·雅斯贝尔斯:《论真理》,慕尼黑1947年,第457页以下。

(4)、奥斯维辛焚化炉中的囚犯,因为被迫放弃自身的生命而丧失掉任何存在的意义,而幸存者们则只能依照编号来证明自己曾经在集中营存在过,海德格尔所提供的“悲惨的安慰”(“我”因“我”的向死而在而成为本真的“自己”)充其量只能让人沉湎于“最极端的抽象性”的幻想之中,然而终究敌不过一缕青烟或者一个编号。

(5)、因此,老子的思想是这个世界最伟大最具生命活力的智慧源泉,就像尼采所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除了老子之外,在***,乃至全世界,获得如此高度评价的思想家、哲学家,寥寥无几。

(6)、(20)汉斯·萨尼尔(HansSaner),曾任雅斯贝尔斯的私人秘书(1962~1969),现任巴塞尔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兼任雅斯贝尔斯遗著执行人。著有《卡尔·雅斯尔斯》一书,并编辑出版了许多雅斯贝尔斯的著作。——译者

(7)、(15)Dion,在避难游历生涯中,柏拉图结交的一个很有才华和抱负的朋友,据传,他是西西里叙拉古(Syracuse)城邦的僭主狄奥尼修一世(DionysiusI)的内弟。

(8)、在雅斯贝尔斯那里,时常可以读到对海德格尔的某种赞许。但是,在1948年,也就是在纳粹时期以后雅斯贝尔斯开始研究海德格尔时,他在划了一条破折号之后,附加了两句话。于是,在此我们读到:“在同时代人当中,令人激动的思想家——没有什么是可资利用的。”在此,雅斯贝尔斯认为,“在海德格尔那里,人们不知道他们与谁有关系。”尽管雅斯贝尔斯会把海德格尔对“虚无”(Nichts)的基本态度当作他的主要著作的最真诚的和最真实的东西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海德格尔是从某种深刻的边缘体验中获得这一基本态度的。但是,对于雅斯贝尔斯来说,在他那里一定弄错了另一个本质性的东西,即“从大全中,恰恰借助虚无之可能性的清晰表达反复地与存在照面”因此,在海德格尔那里依然不清楚,所信奉的东西和所爱的东西是什么。(24)信(Glaube)与爱(Liebe):在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哲学》里,乃是他在那里称作“被充满的绝对意识”的首要样式。(25)所以,雅斯贝尔斯会追问,在海德格尔那里,为什么存在与神性不是统一的。(26)而且,在此意义上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不仅是无神的,也是无交往的,因而是无世界的。(27)是的,雅斯贝尔斯一直追问到这种地步:“海德格尔在真理的尺度下,抛弃了哲学思维活动。”(28)因为海德格尔意义上的那种思维是“让存在的真理显现出来”,然而,这一思维总是“仅仅发生在主观—客观—分裂之中。”在这方面,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这种二者择一也许是某种神秘经验,因此他认为,这种经验“本身不再是区别、语言、传达等意义上的思维,尽管[源自这种经验]也罢……但是,这种经验是孤寂的,[不过],它重新在主观—客观—分裂中讲话了。”(29)

(9)、南:我的回答非常果断:是的。因为我认为存在和意义,或者无关性和意义之间的差别,首先就是存在与存在物之间的差别,即存在内部的差别。在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一个(及物)动词,而不是名词那里,在德里达的带字母a的延异那里,在阿多诺的“无存在物的存在”那里,以及在巴迪欧的多元的“任意事物”那里,我发现了这种差别——这种差别本身就是当代的结果。当代也就是既与自己同构(isomorphique),与自己同时(isochronique),这是一个相对于它的过去和未来,在私下里引导自己的时间,它并没有一个唾手可及的永恒,这就是在狭窄山谷里前行的时间。

(10)、但是,他对存在的定义,以及人与存在的关系,还有强调人类当下的“自我抉择”以及“超越”,又明显受着存在主义的影响。

(11)、第一个人的美味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药,但是别人没有让你一定去看,更没有按着你头去喝水!

(12)、在平时的说话或者运用于写作中,向死而生可以形容勇气和一种不惧生死直面挫折的精神,也可以形容已经看透生死,举例如下:

(13)、    Nahebringen是熟悉、亲熟。这亲熟是接近(Nähern)。所谓切近的本质,就是接近而亲熟。亲熟让此在在世界中因指引关联而获得触手可及状态(zuhanden)下的因缘(Bewandtnis)和意蕴(Bedeutsamkeit)。“切近让疏远近化,并且是作为疏远而近化。”疏远是什么?疏远是令人震怖之物、令人惊恐之物、充满暴力之物,疏远是无家而出离之物。存在从存在论上来讲对我们是一种疏远。而在存在者层次上,因为我们就是存在者,所以又如此地切近,乃至是最切近者。那无家而出离着的疏远,并不逃离我们,反倒是在我们自身的无家和出离中接近我们。正是如此,我们唯有作为出离者中的最出离者,反倒能够切近于那原本出离的存在。

(14)、所以西方有哲学,***没有哲学,这又有什么呢?但中华有智慧学,智慧与西方的知识他们有着巨大的差异性。

(15)、赫拉克利特将这种状态比喻成火——能烧毁一切、摇曳不定又能保持自身的性质。

(16)、1933年,海德格尔加入纳粹d,并在同年5月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胡塞尔与其决裂。

(17)、坤鹏论在之前在关于意识的系列文章中讲过,西方哲学一直存在着还原论和活力论之争。

(18)、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发现了作为意志到意志的意志,因而发现了作为权力意志的意志……在海德格尔面前,任何人都没有看出,这一[意志的]本质与思维相对立,并对其产生毁灭性的作用。⑩

(19)、(王老师自注:dasungeheimliche和dasungeheimlichste为dasUnheimliche和dasUnheimlichste之手误)

(20)、所以,坤鹏论为了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将分成上下两篇来介绍海德格尔以及他的思想。

上一篇:精选97句科比布莱恩特悼念(科比布莱恩特的飞机)

发布日期:2024-03-21 17:25:36
标签: